[月亮]不要对印度抱有同情,也不要试图拉印度来对抗美国,和美欧一起做掉印度是上策。印度大概率已经被美欧遗弃了,估计很快会成为国际上的弃子,印度对中国的诚意也不足,想求中国帮忙,还总搞各种小动作。 信源:经济日报——印度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挑战仍存 印度本来是被西方寄予厚望的宠儿,希望它能成为制衡亚洲格局的棋子,顺便接住那些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产业链。但现在这份热捧似乎正在迅速冷却,曾经的期待都化作了如今的失望…… 今年上半年,当越南和印尼的外资分别增长9%和11%时,涌入印度的资本却惊人地缩水了19%。这并非全球资本在撤离新兴市场,而是在精准地绕开印度这个“大坑”。 很多投资者都说,印度的政策说变就变,前脚刚为汽车产业推出购置税减免,后脚就能直接取消,让砸下10亿美元的福特汽车欲哭无泪,十年折腾下来,反而亏了27亿,最后只能关厂走人。还有一次,印度跟欧盟谈了16年的自贸协定,临门一脚时突然提出要对欧盟汽车加征30%关税,谈判瞬间停摆。这种“随时翻脸”的模式,让美国对印半导体投资暴跌62%,欧盟的整体投资也下降了28%。 不仅如此,印度还希望通过保护主义扶持本土产业,比如要求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率达到30%。可现实是,本土供应商的合格率连60%都不到。三星建厂后发现,在越南造一部手机,成本能低18%,因为人家的配套率高达90%。最后,三星只好把20%的产能挪到了越南。 但这种短视的保护主义,不仅没能扶植起强大的本土产业链,反而把能带来技术和升级的伙伴一个个推开。在外交上,印度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但结果却是谁都觉得它不可靠。美国希望它在“印太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可印度却连最基本的承诺都无法兑现。 而对待中国时,印度的态度更是呈现出一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模式。2021年疫情告急,印度紧急向中国求援,获得了5000台制氧机和2亿剂疫苗。可危机一过,转手就以“扶持本土产业”为名,限制了中国疫苗。需要中国投资基建时,就主动示好;觉得没需求了,就立刻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25%的反倾销税,还在边境地区不断制造摩擦,甚至不顾中方反对,与菲律宾搞起了军事合作。 而且在WTO,它一票否决了能降低全球贸易成本的电商协议;在气候谈判上,它理直气壮地要求发达国家每年掏1000亿美元,自己却拒绝设定任何具体的减排目标;在“印太经济框架”里,它又拒绝签署关键的数字贸易条款…… 所以啊,印度的根本矛盾,在于其“世界大国”的雄心与“地区投机者”的行事方式之间的巨大错位。印度国内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分化触目惊心、社会因种姓制度而撕裂,连基本的治理都问题重重,却总梦想着成为国际棋手,真是可笑,不该被同情!
你发现没?中国没答应印度要放行盾构机、稀土、化肥的要求,结果印度马上在涉
【66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