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吴化文起义前,犹犹豫豫,地下党员大惑不解,这时,他的妻子对地下党员说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26 17:30:57

1948年,吴化文起义前,犹犹豫豫,地下党员大惑不解,这时,他的妻子对地下党员说:“问题出在吴化文的小妾身上!” 吴化文这人,一辈子娶了四个老婆。原配马玉珍,走得早。四老婆宁宜文,是后来娶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二老婆赵华珍和三老婆林世英。 这俩人,那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三老婆林世英,出身书香门第,是咱们的地下党员,组织交给她的任务,就是稳住吴化文,策动他起义。而那位二老婆赵华珍呢?表面上是协和医院的护士,实际上,她是戴笠手下的军统特务,任务正好相反,就是死死盯住吴化文,防止他倒向我们这边。 这场景,一个家里,住了两个分别代表国共两党的“枕边人”,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谍战大片吗?更绝的是,林世英知道赵华珍的底细,赵华珍却对林世英的身份一无所知。而吴化文这个老江湖,更是心里门儿清,他知道自己这两个老婆都是干嘛的,但他谁也不点破。 在吴化文这个小小的家庭战场里,我党显然占据了信息优势。林世英论才貌、论智慧、论在吴家的地位,都把那个军统特务甩出好几条街。 所以,当林世英说“问题出在小妾身上”时,她指的,就是那个军统特务赵华珍。吴化文的犹豫,根源就在这里。他不是不想起义,他是怕自己前脚一起义,后脚就被身边的特务给“咔嚓”了。这枕边人要是想动手,那真是防不胜防。更何况,赵华珍代表的,是国民党整个特务系统,这股力量在暗处,谁不害怕? 说白了,吴化文就是个典型的旧军阀。这种人,一辈子信奉的就是“有奶便是娘,有枪便是王”。他早年跟过冯玉祥,后来投靠韩复榘,抗战时期一看风头不对,甚至投降过日本人当汉奸。对他来说,忠诚不值钱,身家性命和手里的兵权才是最重要的。 1948年7月,他在兖州被我们华野打得丢盔弃甲,一万多人说没就没了,跑回济南还被顶头上司王耀武指着鼻子一顿臭骂。回家之后,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抱着老婆林世英嚎啕大哭。这个时候,他是真动了反心。 可没想到,王耀武骂完他就后悔了。济南城兵力空虚,还得指望吴化文这支杂牌军当炮灰呢。于是,王耀武立马给南京发电报,破天荒地给打了败仗的吴化文请功,蒋介石也是脑子一热,直接把他从师长提拔成军长。 这一下,吴化文又开始摇摆了。刚丢了面子,转眼又得了里子,官还升了。他心里那杆秤,又开始左右晃荡。对这种人,光靠讲道理、谈理想是没用的,必须得让他看到实实在在的利弊。 咱们的同志看透了这一点。当时华东局的饶漱石同志就给出了上、中、下三策让他选:上策,他自己带头起义,解决济南;中策,里应外合,等解放军打过来他配合;下策,顽抗到底,自取灭亡。 吴化文嘴上说要选上策,可行动上却磨磨蹭蹭。要他提供城防图,他拖着;要建立电台联系,他也犹豫。为什么?因为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单独起义,万一失败了,他就是第一个被王耀武清算的,家里的军统老婆也饶不了他。他想等,等解放军打上门来,他再“顺水推舟”,这样最保险。 时间不等人。到了9月份,解放军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济南战役的总攻随时可能打响。 这时候,我军的指挥员谭震林同志,对吴化文这个人的判断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说:“吴化文是军阀出身,在我强大军事压力下,起义是有可能的,他最后五分钟都可能动摇,我们在最后五分钟也不要放弃对他的争取。” 这个“最后五分钟”理论,简直是神预言。 什么叫强大军事压力?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我军的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城里砸。吴化文负责守的西线,是主攻方向。他想“坐山观虎斗”,让自己的部队让开一条路,让我们去打王耀武的主力。 十纵司令员宋时轮可不惯着他这毛病,三纵对着吴化文的阵地就是一顿猛攻,半小时就干掉他一个营。 这下吴化文彻底慌了。他气急败坏地在电话里喊:“打!只有打才有饭吃!”军部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他随时可能翻脸。咱们的地下党员李昌言他们,手都按在了枪柄上,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他们还是没有放弃。三个人找到吴化文,把话挑明了:“军长,现在这个情况,再拖下去,解放军肯定会集中兵力先把你的部队消灭掉,后果不堪设想,你可得想清楚!” 吴化文知道,戏看不成了,再不做选择,自己就要变成炮灰了。他终于冷静下来,在1949年9月19日晚上,正式通电起义。 他手下两万多人马一放下武器,济南城的西边防线瞬间瓦解。王耀武精心布置的防御体系,就这么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原计划可能要打一两个月的济南,最后只用了8天就解放了。 吴化文起义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35军,他自己继续当军长。渡江战役时,35军作为先头部队,竟然第一个打进了南京。 1949年4月23日,他的部下冲进总统府,把青天白日旗扯了下来,升起了红旗。一个曾经反复无常的老军阀,一个当过汉奸的杂牌将军,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的“掘墓人”。

0 阅读:0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