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沈醉带妻子参加宴会,发现妻子被戴笠时不时的盯着。沈醉察觉不对劲,回去后对妻子说:以后只要有戴老板出现的场合,你不要露面。 沈醉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文人家庭,母亲罗裙是著名诗社 “南社” 的成员,对诗词格律颇有研究。 沈醉的名字,正是罗裙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 “沈(古汉语里‘沈’与‘沉’互通)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 这句经典词句中撷取而来 。 1932年,经姐夫余乐醒的引荐,年仅十八岁的沈醉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靠着自身的能力和戴笠的看重,沈醉成为军统骨干成员。 沈醉的妻子粟燕萍是湖南长沙人,两人相识于军统开办的临澧特训班。当时,沈醉是训练班的教官,粟燕萍是学员,两人几次接触后,互有好感,确认了恋人关系。 一天,沈醉鼓起勇气向粟燕萍求婚,还为她写下一句诗:“华灯辉耀映花颜,疑是嫦娥下广寒。” 粟燕萍回赠一句:“年年憔悴损容颜,谁料心寒梦广寒。” 后来,这对有情人便在长沙举行了婚礼,结为夫妻。 当时,军统内部有戴笠亲自定下的规矩,抗战期间不许结婚。沈醉迎娶特训班女学员的事情,显然触碰了这条红线。 好在戴笠一直十分看重沈醉,有意成全这桩婚事,于是便对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在外面帮他们打掩护。 沈醉与粟燕萍感情和睦,恩爱有加,先后有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1942年,戴笠在军统局本部举办宴会,邀请处长以上级别的大特务带着家眷参加。沈醉刚被戴笠提拔为军统局本部少将总务处长,跻身于大特务之列,也在邀请之列。 宴席上,沈醉发现戴笠的目光总是时不时地飘向妻子粟燕萍,那眼神中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异样。 沈醉的心里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在军统摸爬滚打多年,他对戴笠的性子可谓了如指掌, 只要是戴笠看上的人或东西,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 如今看到戴笠用那样的眼神盯着妻子,沈醉怎能不心生警惕? 宴会结束后,沈醉带着妻子回到家中后,经过反复思索,他还是决定将心中的担忧告诉妻子,并叮嘱:“以后只要有戴老板在的场合,你绝对不能露面。” 粟 从那以后,沈醉更加留意戴笠的一举一动,竭尽全力避免让妻子与戴笠产生任何接触。戴笠似乎也察觉到了沈醉的刻意回避,不过他并没有点破,只是偶尔在与沈醉聊天时,会看似随意地询问起粟燕萍的情况。 而沈醉每次都能巧妙地岔开话题,敷衍过去。那段时间,沈醉在军统的工作依旧十分繁忙,他一边要处理各种复杂的情报任务,一边还要时刻提防戴笠可能对妻子造成的骚扰。 好在戴笠事务繁杂,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件事上纠缠,到后来,也把这茬事给忘了。 1946 年3月17日,戴笠乘坐专机从青岛飞往上海,准备转道前往重庆,没想到飞机在南京附近的板桥镇岱山失事,戴笠当场身亡 。 听到这个消息时,沈醉的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为戴笠的坠机身亡感到震惊,毕竟戴笠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又悄悄松了一口气,妻子所面临的潜在威胁,终于消失了。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发起起义,时任保密局云南站长的沈醉被扣押,之后转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 沈醉被抓前的两个多月,他已将家眷送去了香港。粟燕萍在香港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她一个女人独自拉扯着几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后来,为了减轻压力,粟燕萍只好忍痛将长女沈小雪和幼女沈美娟交给沈醉的大哥,让他带回湖南长沙老家照顾,沈小雪后来得病而死,沈美娟住在外公家。 1960年,沈醉被特赦,安排到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 重获新生的沈醉,四处托人打听粟燕萍的下落,后在旧日好友唐生明那里得到了一点线索 ,唐生明曾在1951年于香港见过粟燕萍一面,但之后便断了联系,也没有留下她的地址。 就在沈醉焦急万分的时候,粟燕萍的信突然寄到了他的手中,信里还附带了一张她和孩子们的合影。 沈醉接到信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迫不及待地在传达室就拆开了信。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沈醉很快从信中得知,粟燕萍已经改嫁了。原来,在漫长的等待中,粟燕萍始终没有沈醉的消息,误以为他已经死去。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一个依靠,粟燕萍嫁给了一个在香港的原国民党团长。 沈醉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给粟燕萍回了一封信:“虽然我此刻心如刀绞、万箭穿心,但我没有资格指责你,更不希望你因此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这场悲剧,并非你我之过,而是我们都无法对抗的命运!” 后来,在政协同事介绍下,沈醉认识了护士杜雪洁。 杜雪洁名字中的 “雪” 字,让沈醉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名 “雪雪” 的粟燕萍。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沈醉特意征求了粟燕萍和女儿沈美娟的意见,在得到她们的支持后,与杜雪洁登记结婚。 婚后,沈醉又申请将女儿沈美娟调到北京上学,一家三口过上了平静安稳的生活。
1942年,沈醉带妻子参加宴会,发现妻子被戴笠时不时的盯着。沈醉察觉不对劲,回去
帝王八卦
2025-08-26 14:05: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