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双堆集战役中,胡琏见大势已去,打算乘坐坦克突围,坦克有3辆,2旧1新,胡琏对黄维说:“新坦克给你,我用旧的就行!” 1948年冬天,淮海平原上那场决定很多人命运的大战,聊聊那个叫胡琏的“狐狸”将军,和他那辆神奇的旧坦克。 当年那地方不是战场,是一口巨大的、正在收口的麻袋,里面装着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十几万人马,精锐中的精锐,号称“土木系”的王牌。而袋子口,是粟裕和刘伯承的大军,扎得死死的。 胡琏本来不在这个“麻袋”里。他跟兵团司令黄维不对付,这是公开的秘密。黄维是陈诚的亲信,黄埔一期,书生气重,人称“书呆子”。胡琏呢,也是陈诚的“土木系”骨干,但他是野路子打出来的,从底层小兵干起,外号“狐狸”,一听就知道不是善茬。他觉得黄维那套战术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战役一开打,他就借口父亲去世,请假回家了。 可老蒋不干啊。眼看黄维兵团被围,前线告急,一通电话打过去,再派专机,硬是把穿着孝服的胡琏从家里“请”到了战场。这操作,现在看简直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就是命令。 胡琏一落地,心就凉了半截。他看到的是一支士气崩溃、粮弹告罄的军队。士兵们在冰天雪地里啃着生米,冻得跟萝卜似的。他冲着兵团的将领们发火:“你们这是怎么打仗的?”没人敢接话。其实大家都明白,败局已定,神仙难救。 拖到12月15号,最后的时刻来了。黄维把胡琏、副司令吴绍周叫来,说:“得突围了。”怎么突?十几万人,目标太大。最后决定,分头跑,能跑一个是一个。而他们三个最高指挥官,最后的交通工具,是三辆坦克。 这三辆坦克,也挺有意思。一辆是刚从南京运来的新家伙,油漆锃亮;一辆半新不旧,还能凑合;最后一辆,是胡琏的老部下开过来的,破得掉渣,履带都磨平了,是辆十足的老爷车。 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胡琏指着那辆最新的坦克,对黄维说:“伯端兄,你是司令官,你坐这辆新的,安全。我坐那辆旧的就行!”黄维当时估计还挺感动,觉得老胡这人虽然平时刺儿头,关键时刻还是讲义气的。于是,司令官黄维上了新坦克,副司令吴绍周坐了中间那辆,胡琏自己,钻进了那台最破的铁棺材。 结果呢? 天一亮,三辆坦克分三个方向,轰鸣着冲了出去。黄维的那辆新坦克,跑得最快,也最扎眼,结果没冲多远,咣当一下,抛锚了。新的机器,驾驶员不熟悉,越急越发动不起来。很快,解放军就围了上来,黄维连人带车,成了俘虏。 吴绍周那边也不顺。他的坦克被一条小河沟挡住了去路,也很快被包围。 唯独胡琏。他那辆破坦克,开车的司机是他的老部下甘义三,跟这辆车磨合了不知道多少年,哪里会响,哪里会顿,心里门儿清。更绝的是胡琏的指挥。他没让坦克闷头往国军控制区跑,反而是掉头朝着解放军人最多的地方开过去。 这是什么操作?这就是“狐狸”的思维。他赌的就是一个“灯下黑”。当时的战场一片混乱,解放军正在打扫战场,收缴的国民党坦克也不少。胡琏这辆破坦克,慢悠悠地混在解放-军的队伍里,人家一看,还以为是自己人把缴获的战利品往后方送呢,根本没人盘查。 就这么着,胡琏靠着这辆谁都瞧不上的旧坦克,硬生生从十几万人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等到汽油耗尽,他和司机弃车步行,最后遇到一支国军的搜寻部队,才算真正捡回一条命。 黄维被俘后,进了战犯管理所,一开始思想非常顽固,拒不改造,一门心思研究永动机。直到1975年才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出狱后,他留在了大陆,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晚年还回过双堆集战场。当他站在那片已经变成良田的土地上,不知道会不会想起当年胡琏让他上新坦克时的情景。 而胡琏,逃出去之后,一路去了台湾,官运亨通,做到了“陆军副总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他在金门打了“古宁头大捷”,稳住了国民党在台湾的阵脚,可以说是功臣。但他一辈子,再也没能回到大陆。 晚年的胡琏,常常念叨一句话:“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的是陈诚系的精锐第十八军,骨干都是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所以叫“土木系”。“一粟”,指的就是我们的粟裕大将。这句话,是他对淮海战役最深刻的总结,也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慨。他赢了战术上的突围,却输掉了整个战略和时代。
1948年,双堆集战役中,胡琏见大势已去,打算乘坐坦克突围,坦克有3辆,2旧1新
趣史小研究
2025-08-25 18:06:37
0
阅读:1101
老了
笑死了,土木系毕业的,
用户12xxx34
胡琏老狐狸
Tigervista
胡链最牛的时候,据说一支部队听说胡链打过来了,没交手就溃败了。
清虚子
连什么是土木系都没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