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杨利娟的名字,在简阳的老街坊嘴里,曾和“还债”“打工妹”紧紧绑在一起。16岁那年,她把书包塞进床底时,没想过24年后,自己会站在香港交易所的聚光灯下,身后是横跨全球的餐饮版图。 张勇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四川姑娘,是在她打工的餐馆后厨。 彼时海底捞刚在简阳起步,他来考察竞品,却撞见杨利娟蹲在地上,用抹布一点点擦客人泼洒的红油,额角汗珠混着油烟往下淌,抬头招呼时,笑容里没半分不耐烦。 “来我这干吧,”张勇递过名片,“我那缺个能扛事的。” 杨利娟捏着名片边角反复摩挲,直到餐馆倒闭那天,才攥着这张皱巴巴的纸找上门——她始终记着老东家的好,哪怕对方已无力发薪。 2001年西安分店开业,21岁的杨利娟带着五个员工站在空荡荡的店面里。当地人吃不惯四川火锅的麻辣,头半个月日均流水不足千元。 她揣着问卷跑遍十条街,把陕西人爱吃的油泼辣子融进汤底,又推出“免费送酸梅汤解辣”的服务。 有天凌晨三点,她在菜市场盯着新鲜毛肚,冻得鼻尖通红,突然想起16岁时每月寄回家的100元,那时觉得能还清哥哥的债就已是天大地大,而现在,她想让这口火锅在异乡扎根。 年底盘点时,西安店的业绩比预期翻了三倍,张勇在庆功宴上把酒杯推给她:“这杯该你喝。” “啄木鸟计划”公布前夜,杨利娟的办公室亮到凌晨。 三百家待关门店的名单铺满桌面,每个名字后都记着她当年开拓市场的细节:郑州首店开业时,她带着员工在商场门口跳民族舞引流;上海分店遇到投诉潮,她连续一周睡在店里听顾客意见。 “关店不是认输,”她在晨会上敲着桌子,“是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决策执行后,海底捞股价短期暴跌,她却带着团队扎进后厨,优化出“3分钟上齐锅底”的新标准。 半年后财报发布,利润率逆势上涨,有股东在会上说:“杨总比我们懂海底捞的根。” 2018年香港上市钟声敲响时,杨利娟的指甲缝里还留着牛油的痕迹。前一晚她突击检查了三家门店,在厨房帮着择菜时,被新来的服务员认成保洁阿姨。 站在敲钟台前,她突然想起17岁刚进海底捞时,张勇教她的第一句话:“服务不是做给老板看的,是让客人觉得值。” 那天她的身价定格在30亿港元,但回到酒店,仍在笔记本上写:“明天去北京店盯早餐供应,豆浆要现磨的。” 哥哥的债务在2005年就已还清,但杨利娟每年还会寄钱回家。有次她带着父母参观海外门店,父亲摸着光洁的大理石桌面,突然说:“当年你去打工,我总怕你被人欺负。” 她笑着指指墙上的员工照片,每张下面都有手写的“闪光点”:小李会给带娃的客人哄孩子,小王能记住老顾客的忌口。这些细节,像极了她当年在简阳店,把客人的喜好记在烟盒背面的样子。 2023年财富榜更新时,杨利娟正在新加坡培训员工。视频里她用英语讲解“海底捞服务心法”,结束后立刻给四川老家打电话,让村里的小学多订些课外书。 从16岁攥着120元工资汇款,到如今掌管千亿市值的企业,24年里她没换过手机号,通讯录里还存着当年餐馆老板的号码,那位老板后来开了家小面馆,杨利娟常让人去捧场。 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总说:“张勇给了我机会,但路是自己一步步走的。” 就像当年在西安,她踩着积雪去菜市场的每个清晨;像决定关店时,在会议室熬过的每个通宵;像现在,仍会在深夜回复门店员工的求助信息。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杨利娟卸任海底捞CEO,转战海外开疆拓土;中国企业家杂志——张勇退位,“最牛服务员”杨利娟接任)
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
烟雨杏花村
2025-08-21 11:07: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