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当上师政委,1955年大授勋时怒撕肩章,余生再也没穿过军礼服 段苏权,1916年出生在湖南茶陵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但他脑子活泛,10岁就跟着家乡的农民运动跑前跑后,14岁入了共青团,16岁直接投身红军。这速度,简直是革命的“加速度”。1934年,18岁的他被任命为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成了红军里最年轻的师级干部之一。当时他带着部队在湘西和川黔边境跟敌人死磕,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自己却在战斗中挂了彩,跟大部队失散。伤好后,他装成乞丐,一路讨饭回了老家,后来又辗转北上归队。这份韧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段苏权也没闲着。他先在延安学了点理论,当过政治教员,后来去了华北根据地,干过热河军区司令员,还在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当过司令员。辽沈战役这种硬仗,他也掺和了一脚,为新中国成立出了不少力。按理说,这样一个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老革命,资历和战功都不差,1955年授衔时怎么也得混个像样的军衔吧?可现实偏偏给了他一记闷棍。 你以为段苏权撕了肩章就消沉了?那可小瞧他了。1963年,周总理亲自点将,让他去老挝当中国驻桑怒工作组组长,帮当地搞建党、建军和根据地建设。在那儿三年,他跟农民同吃同住,把中国的革命经验手把手教给人家,硬是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当地老百姓提到他都竖大拇指。1967年回国后,他又干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治委员,一路没停下脚步。别看他不穿军礼服,该干的活儿他一点没含糊,军人那股子硬气始终在。 1993年,段苏权因病去世,享年78岁。他走的时候留了个遗嘱:下葬别穿军装,就穿他平时那套中山装。这老头儿倔到骨子里,连死都不肯跟那身军礼服和解。追悼会上,老领导任弼时的夫人陈踪瑛提到他时眼泪都掉下来了,说长征时以为他牺牲了,还给他开了追悼会,可他硬是拖着伤腿讨饭回了部队。这辈子,他吃过苦,受过委屈,却从没跟组织叫过一声累。授衔那点不痛快,成了他心里的疙瘩,可他愣是用一辈子的忠诚和坚持,把这疙瘩压在了底下。 段苏权这人,没啥花里胡哨的头衔,也没靠谁提携,就是靠自己一步步闯出来的。他18岁当师政委,不是靠运气,是靠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本事。1955年撕肩章,也不是耍大牌,是真觉得这事儿不地道。他后半辈子不穿军礼服,不是摆谱,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老子不在乎那些虚的,干实事才是硬道理。这人接地气得很,不端着,不装模作样,活得硬气,也活得实在。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