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观天象,禀告李世民:“北斗七星下凡来长安了,明天他们会在西市里喝酒,您可以

历史拾遗者 2025-08-17 02:32:43

李淳风观天象,禀告李世民:“北斗七星下凡来长安了,明天他们会在西市里喝酒,您可以请他们来!”第二天,李世民命令手下去西市。果然看到有七个西域胡僧,从金光门进,来到西市酒楼喝酒。 李淳风出生在602年,岐州雍县人,那地方山清水秀,他爸李播是隋朝小官,高唐县尉,后来觉得官场没意思,就辞职修道去了,自称黄冠子,还写了不少书。李淳风从小聪明,跟爸学天文历法那些东西。青少年时,他上天台山求道,学阴阳五行。隋末他当过司监,管工程啥的,唐朝一建立,他就上书指出现行历书有错。贞观元年,25岁时,唐太宗看中他,任命将仕郎,进太史局。那局子管天文、历法,向朝廷报星辰变化。 李淳风干得不错,贞观七年改进浑仪,加黄道环和白道环,叫浑天黄道仪,还写《法象志》说明用法。贞观十五年升太史丞,每天记日月位置。贞观二十二年当太史令,注释《算经十书》,加注解啥的。高宗时编《麟德历》,基于刘焯的书,验证数据准。麟德二年推行全国。他还著《典章文物志》、《秘阁录》,讲阴阳占卜。跟袁天罡合写《推背图》,预言唐后两千年国运,那书被称中国古代七大预言书之首。 李淳风不光预言日食准,还校对历书发现朔日日蚀,不吉利,唐太宗不高兴,说没发生就治罪,他说甘愿死。初一那天,太宗让他跟家人告别,他划线说日影到那就出现,果然准。他还注释张衡的《灵宪》,写《乙巳占》十卷,讲占星术。唐初他参与修《晋书》天文律历志,贡献大。高宗龙朔二年,编《麟德历》时,用新方法算日月食,还测二十八宿度数,准度高。那历法传到日本,影响深。他发明的新仪器,帮助观测更精确。晚年他升朝议大夫行太史令,封上轻车都尉。 贞观年间,李淳风观测星象,发现北斗七星异常,推测化人形来长安,次日在西市饮酒,向李世民报告,建议派人请。李世民派侍卫去西市等。从金光门来七位西域僧人,到酒楼要一石酒,喝完又要一石。侍卫上楼传诏请进宫,他们笑说李淳风泄露踪迹,同意喝完去。事出《国史异纂》和《纪闻》,记载详实。李淳风观测用星盘,计算轨迹,确认下移迹象。那七星在古人眼里管命运,化身下凡罕见。李世民重视天象,派人守候证实。僧人们酒量大,一石约79公斤,豪饮两石。侍卫确认后邀请,他们应允但下楼消失。 李淳风预言类似事多,如贞观中预报风灾,准。唐人信天人感应,他报告助朝廷决策。北斗事后,李世民常召他议天变。他继续任职,编历书。高宗时,他注释古籍,推动科学。麟德历改进交食计算,误差小。国外如新罗用唐历,受影响。他还写《戊寅元历》,虽未全传,但贡献大。 七僧喝完下楼,侍卫引路,转身不见踪影。侍卫报李世民,他惊异,更信李淳风。李淳风继续在太史局,观测星辰。高宗即位,参与历法改革,编《麟德历》推行。注释多书,如《算经》。晚年住长安,设观星台。670年无疾终,68岁。高宗追赠太史令,葬岐山县东北。墓简朴,碑记生平。他影响后世,天文数学成就大。《推背图》流传,预言准部分。北斗事成奇闻,反映唐朝科学与信仰结合。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27

用户13xxx27

3
2025-08-17 04:07

像村民写的内容,专业研究寥寥,反而重点写神棍部分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