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年,“乐不思蜀”的刘禅病死在洛阳,跟随刘禅一起降魏的张飞次子张绍,上书皇帝司马炎,请求自己随旧主去守灵。 洛阳城的秋天,雨下得没完没了。九月,被魏国封为安乐公的刘禅,病死在洛阳的宅邸里。消息传开,跟着刘禅一起投降魏国、如今在晋朝当个闲散小官的张绍,正在书房里练字。 笔尖那滴墨洇开时,张绍手抖得厉害。刘禅死了?那个带他溜出宫偷蜜饯的玩伴,那个在洛阳屋檐下一起听雨的旧主,真没了。 他连夜写了封奏疏,求司马炎准他去守灵。满朝文武都笑他疯:投降时捧玉玺的是你,现在装什么忠臣?可张绍心里揣着个烂掉的疙瘩——当年成都城破,他爹张飞在长坂坡吼断桥的威风还刻在骨头上,自己却捧着玉玺跪在邓艾马前,雪水浸透靴底,像踩在亲爹脊梁上。 司马炎倒爽快批了,还赏钱粮。有人说皇帝要显仁德,张绍管不着。他在刘禅的柏木棺旁铺了草席,麻布孝服磨破肩膀,半夜糊窗户被竹篾划伤手,血珠滴在棺木,恍然看见263年宫墙上溅的血。 守灵这事儿,戳穿了晋朝的大虚伪。司马家一边给刘禅“安乐公”的空帽子,一边把蜀汉旧臣当花瓶摆着;准张绍守灵看似大度,实则是把“忠义”圈养在坟头——既赚了美名,又让天下人看看:旧主死了,你们乖乖认新朝。 张绍自己更矛盾。擦棺材时总想起绵竹战场:侄子张遵战死,脑袋挂城门;大哥张苞尸骨埋祁山。张家满门忠烈,偏他活着,还成了降臣标杆。刘禅那句“此间乐”传遍洛阳时,他差点捏碎酒杯。后来堵住马车问:“真忘了丞相祠堂柏树香?”刘禅眼神死寂:“诸葛亮姜维拼命,不也没保住蜀汉?”这话像盆冰水,浇透了他最后那点火苗。 历史最狠的巴掌:张绍守灵三年,种下的芙蓉树开花那年,吴国也亡了。孙皓被押到洛阳,肉袒面缚演足忠臣戏码。张绍冷眼看着,突然懂了刘禅——亡国君的“乐不思蜀”,何尝不是种血淋淋的求生?乱世里活下来的人,早被扒了层皮。 他离京前,司马炎突然在朝堂发问:“刘禅真那么蠢?”张绍答:“先主让他抄《申鉴》百遍。”满殿哑然。申不害的权术之道,恰是保命符。这回答妙啊!既给旧主留了体面,又让新君觉着他识趣。降臣的骨头,早被岁月磨成了针——扎心不见血,却能缝补破碎的体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271年,“乐不思蜀”的刘禅病死在洛阳,跟随刘禅一起降魏的张飞次子张绍,上书皇帝
海边观潮客
2025-08-16 16:25:09
0
阅读: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