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酸像火烧是胃热,胃胀不消化是脾虚,喉咙发堵还是胃气上逆,一个方子把脾胃调顺,反流就止住了 中医讲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功能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会反酸烧心。但光清胃热可不够,还得看反流的具体表现 —— 是酸水像火烧一样涌上喉咙?还是食物没消化就往上顶?空腹时明显还是饭后更严重?这些都关系到用药的方向。 很多人觉得反酸、胃胀、喉咙发堵是胃热,其实脾虚也会让胃出问题。中医看病讲究的是病机,症状不一样,但背后的原因可能相同。 就像饭后腹胀、大便溏稀、容易乏力,看起来不相干,其实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胃也是一样,脾的运化功能弱了,胃里的食物消化不了,就容易往上反流。 脾虚的人,胃就像装不满的袋子,吃一点就胀,稍不注意就反酸。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弱了,胃的降浊功能就失调,浊气往上冲,就会觉得胸口像火烧,酸水时不时涌上喉咙。 有些人喉咙发堵,像卡了团东西,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这也是胃气上逆的表现。再严重一点,吃点甜的、辣的就烧心难忍,甚至夜里被呛醒,这都是脾虚胃逆在作怪。 我治反流性胃炎不喜欢一上来就用清胃热的药,比如黄连上清片,很多人吃了没用,为什么?因为根本不是单纯的胃热,而是脾虚加胃气上逆。脾不运化,清再多热也挡不住浊气往上涌。所以我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这个方子出自《古今名医方论》,专门治 "脾胃虚弱,痰湿内生,胃气上逆" 导致的反酸腹胀。 我的用药思路很简单:先健脾胃,再降胃气。党参、白术把脾补起来,脾强了才能运化食物;茯苓、陈皮化痰祛湿,减少胃里的 "浊物";半夏、砂仁是 "降逆药",就像往下拉的力量,把往上冲的胃气拽回去。 如果反酸像火烧一样厉害,我就加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清胃热又止酸;要是胃胀得厉害,吃点就堵,就加木香、厚朴,行气消胀。 还有个实用的方子,叫旋覆代赭汤,适合那种常年反流,喉咙发堵明显,饭后胀得更厉害的。这个方子走的是 "降逆化痰" 路子,胃气顺了,反流自然就停了。 平时调理也很重要,反流性胃炎的人千万别吃太饱,睡前 3 小时别吃东西。可以多吃点山药、小米、南瓜,饭后别立马躺平,散步 10 分钟再休息。 记住,反流是脾胃在报警,别光想着清胃热,有时候先把脾补好、让胃气往下走,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反酸像火烧是胃热,胃胀不消化是脾虚,喉咙发堵还是胃气上逆,一个方子把脾胃调顺,反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16 11:18:31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