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反复发作?这3个关键没做到,调理也白费!   “医生,我明明一直在调理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15 15:14:42

肠息肉反复发作?这 3 个关键没做到,调理也白费!   “医生,我明明一直在调理,为什么肠息肉还是反反复复,甚至越长越大啊?” 每次出门诊都能碰到病人这样问我。其实,改善肠息肉,光靠吃药或手术是不够的。要想稳住肠息肉病情,看看这 3 个关键点,你做到了没有?   肠息肉的生长或复发,通常和生活习惯、体质状态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息肉 “疯长” 的 “催化剂”。看看这些常见因素,你有没有注意到?   饮食不节 —— 息肉的 “养料” 中医认为,肠息肉多属 “癥瘕”“积聚” 范畴,饮食不节是重要诱因。80% 的患者在长期吃辛辣、油腻、腌制食物后,息肉生长速度加快,或术后短期内复发,还可能伴有腹胀、大便黏滞等症状。 日常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高油高盐、油炸腌制食物(如咸菜、腊肉、火锅);多吃新鲜蔬菜、粗粮(如芹菜、燕麦、玉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肠道蠕动,减少瘀滞。每周可吃 2-3 次山药、莲子粥,健脾助运化,减少息肉 “滋生土壤”。   久坐不动 —— 肠道的 “瘀滞源” 长期久坐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气血瘀滞于肠络,息肉易在瘀滞处 “扎根”。中医讲 “久坐伤脾”,脾虚则运化失常,痰湿内生,与瘀血结合形成息肉,还会加重腹胀、便秘。 要定时起身活动,每天保证 30 分钟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饭后散步 10 分钟,避免久坐;可尝试顺时针揉腹(每次 5 分钟),帮助疏通肠道气机,减少瘀滞。   情志不畅 —— 息肉的 “助推器” 长期焦虑、压力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导致气血瘀滞肠道,诱发或加重息肉。中医认为 “肝郁气滞则血瘀”,情绪差时,肠道蠕动紊乱,息肉更易复发,还可能伴有胁肋胀、大便不规律。 要学会调节情绪,每天抽 10 分钟听音乐、练瑜伽,或与家人朋友沟通;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必要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让气血顺畅,减少肠道瘀堵。   “医生,我息肉切了,能不能不用再管了?”—— 绝对不行! 改善肠息肉就像在清理肠道的 “瘀滞环境”,调理或手术只是 “清除现有息肉”,若不改善体质,息肉很可能 “卷土重来”,甚至发生病变。   【真实医案分享】 患者王某,男,48 岁,肠息肉术后 2 年复发,肠镜显示 3 枚 0.3-0.5cm 腺瘤性息肉,伴腹胀、大便黏滞不爽,偶尔带血,舌暗紫、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湿热瘀阻、肠络不畅证。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槐角丸加减(槐角、地榆、黄芩、枳壳、当归、赤芍、桃仁、薏苡仁、夏枯草、鸡内金)。 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蒲公英、败酱草、三棱、莪术),每周 2 次。 用药 1 个月后,患者腹胀减轻,大便逐渐成形;继续调理 3 个月,复查肠镜显示息肉消失;坚持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随访 1 年未复发。   方中槐角、地榆清热凉血,止血护肠;黄芩、薏苡仁清热利湿,减少肠道湿热;枳壳理气宽肠,推动气机;当归、赤芍、桃仁活血化瘀,疏通肠络;夏枯草、鸡内金软坚散结,化解息肉瘀滞;诸药合用,共奏清湿热、通瘀滞、消息肉之效,契合患者湿热瘀阻的证型,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稳住肠息肉,记住这三步 规避诱因 —— 调饮食、勤活动、畅情志 坚持调理 —— 术后不松懈,定期复查肠镜(每年 1 次) 综合改善 —— 结合饮食运动,从根源减少瘀滞   希望广大肠息肉患者能重视这三个关键点,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摆脱息肉困扰。

0 阅读:34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