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过好日子的秘诀,是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今年各行各业都难。没办法,不可避免的经济萧条周期。国外到处打仗,国内创新也开始乏力。
近几十年来,中国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都是国外发达国家的产业本土化。但随着我们经济突飞猛进,本土化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能带来增量的行业越来越少,大家就只能在现在的行业里卷。
内卷的量变固然能带来创新的质变。可量变的痛苦过程终究是难以省略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赚钱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容易,这是自然的事。
但并不意味着普通人没办法过好自己的日子——大部分人之所以过得不好,其实不在于一夜暴富,飞黄腾达的机会。毕竟这些机会少之又少,和中彩票没什么区别。
真正的原因,往往在于太把自己当回事。
1.
我有个朋友,之前做电商,后来某音某书短视频带货火了,开始做短视频。他本来是电商大佬,做短视频没什么经验。但人家肯学,就从身边朋友开始找,找不到又去网上找。给有成绩的人发私信,对身边的高人软磨硬泡。
所有能搜集信息的地方,他都不放过。他说,以前他做电商也是这样做起来的。相信有高人,把每个可能提供信息的人都当成高人,想办法和他们交朋友。然后你就问,别端着什么架子,哪怕你以前做出过什么成绩。有时候,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点醒,省得你走好几年弯路。
「在我身边有个做短视频的高手,给我提点了几句,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然后自己去实践。实践这个东西,和理论天差地远,肯定不会马上有成绩。我做一段时间,就总结几条,发给这位朋友,让他评点。实践的结果和预期不符,我就和他通电话,有次一个电话打了一个半小时。我手里就拿着小本本,所有我觉得能带给我启发的话都记下来。你得相信,只要你能放低姿态,不耻下问,真诚地把人家当老师,那些高人是愿意教你的。他们不教你,其实很多时候就一个原因,你太把自己当回事,没诚意。你总是什么都知道,把别人都当傻子,别人就算开始想帮你,后来也只想看你笑话了。」
两年之后,这个朋友做出了第一个短视频爆款。然后慢慢摸索出一套打法,现在仍然做得风生水起。
把面子放下来,别把自己当回事,才能保持一个空杯心态去学习。
通过学习,有了真知灼见,通过实践拿到了结果,人家才能真的把你当回事。
2.
除此之外,太把自己当回事,还意味着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人设」,把自己困在别人已经熟悉的区域。当然,那对自己也是舒适区。
呆在这个位置是惬意的,走出去则意味着麻烦。
但麻烦也遵循着自己的守恒定律,一件事情,前面麻烦少了,后面麻烦就会多。前面麻烦多了,后面就会少。
试着不再活给别人看,你才不会失去探索的勇气。
尤其是当你发现生活进入到一个瓶颈的时候,任何一种探索,都会比困在原地要好得多。
3.
最后,归根结底,太把自己当回事,本质上是太在意「我」。
「我」这个概念,能够很方便地帮助我们认知这个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因为其固化的本质,无法应对这个世界的变化,最终成为执念,造成我们前行的障碍。
我应该是富有的,貌美的,聪明的,有格局的,有地位的,有调性的。我不应该是贫穷的,丑陋的,愚昧的,小气的,卑微的,庸俗的。
当然,这种程度的执念很容易处理。它们只会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出现。只要我们能够全情投入,这些「我」自然就会消失。
或许,最难断除的一种「我」,是你有所察觉却有意忽视的那个部分,以致它变得根深蒂固。
破除这种根深蒂固的顽固信念的方式,就是注意到它,然后用相对立的,矛盾的动作来中和它。
如同佛陀对于破除贪婪的建议,是修习布施。布施并非目的,只是为了对冲贪婪,以让我们得到平衡,并重新回到那个被称之为「选择点」的地方,自由选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如果你能察觉自己太好面子,想想这种信念对应的行动是什么。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即使囊中羞涩,也必须争抢买单。又或者喜爱吹嘘,用一种虚假的方式企图赢得尊重。
任何一种动作,都有与其相反的动作。因此,再想想这些动作的对立面是什么,譬如你甚至可以主动表示自己最近经济状况欠佳,以及在吹嘘的欲望出现之前,就将自己的实情坦诚相告。这样你就没有吹嘘的可能了。
这一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变得「脸皮厚」。如同布施对冲贪婪,脸皮厚对冲的,是我们内心之中那个顽固不化的自我。
当这个自我消失之后,我们才能够回到那个象征着自由的选择点。然后拥有随时随地,选择自己人生应当怎样度过的能力。
而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过好日子。因为当一个人把日子过得糟糕的时候,原因无外乎只有一个:
他失去了与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共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