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小男孩在院里玩耍,为了刺激,竟然掏出打火机,将地上晾晒的棉花点燃,这些棉花是孩子太奶奶每天凌晨 4 点多就去村头棉田摘的,老人家有严重的关节炎,每弯一次腰都得扶着膝盖缓上几秒,这半个月攒下的量刚好够弹一床三斤重的冬被,是准备给孩子今年冬天盖的,因为孩子去年总说被窝冷。 后来家长在接受法直播采访时说,这个打火机是孩子爷爷前几天修拖拉机时落在窗台上的,平时家里的汽油、打火机这类危险品都会锁在堂屋的抽屉里,这次是爷爷忙忘了收,谁能想到孩子会踮着脚够到窗台上的东西呢。 当时院子里有棵种了二十多年的老槐树,那天刚好刮的是西南风,火苗顺着风往棉堆深处窜的时候,还燎到了槐树叶,发出 “滋滋” 的响声,孩子一开始还觉得好玩,伸手去抓飘起来的火星,直到火星烫到他的手背,他才往后缩了一下,但还是没想着喊大人来灭火。 孩子的妈妈当时正在厨房蒸包子,蒸笼里的猪肉白菜馅包子刚上汽,她就听到孩子扯着嗓子喊 “着火啦”,慌得连煤气灶的火都没关就冲了出去,手里还攥着刚洗的抹布,后来还是隔壁的王阿姨看到厨房冒烟,跑过来提醒才记得关煤气,不然厨房说不定也会跟着出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中国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报告(2024)》里就提到,每年因儿童玩火引发的家庭火灾中,有 62% 是因为家长对危险品保管不当,像打火机、火柴这类体积小、易获取的物品,随意放置的情况在农村家庭里占比更高。 奶奶看到那堆焦黑的棉花时,手里还捏着早上刚从镇上弹棉花的张师傅那儿拿来的票据,那张票据上还写着 “下周三上门加工” 的字样,是她特意跟张师傅约好的,现在票据被眼泪滴得皱成了一团,墨迹都晕开了,她蹲在地上半天没起来。 有位在幼儿园做安全老师的网友留言说,5 到 8 岁的孩子对 “危险” 的认知还很模糊,他们往往会把玩火、摸电这些行为当成 “勇敢的游戏”,这时候家长与其事后批评,不如平时多跟孩子玩些消防模拟小游戏,比如用玩具灭火器教他们怎么扑小火苗,孩子反而记得更牢。 村里的网格员李姐后来上门给这家人做了安全排查,还带来了印着漫画的儿童安全教育手册,手册里画着 “不能碰打火机”“着火了要捂口鼻跑” 的场景,李姐还现场教孩子怎么正确拨打 119,孩子当时低着头,手指捏着手册的边角,小声说以后再也不玩火了。 这次幸好邻居们帮忙及时,没让火势蔓延到房子,要是真烧起来,后果可就不敢想了,大家平时家里的打火机、电池这些危险品都是怎么存放的呀,有没有教过孩子应对火灾的小方法,都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后悔了吧?”“疼到咬碎牙也得洗!”06年的广东男孩夏朝勇,正扛着第五次
【4评论】【2点赞】
Sunny
给它一个完整的童年吧!这不给它吊起来打,真对不起它太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