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若下台,俄欧和好、中俄反目?”梅德韦杰夫预测,欧洲结局很悲惨。 麻烦看官老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09-22 04:22:57

“普京若下台,俄欧和好、中俄反目?”梅德韦杰夫预测,欧洲结局很悲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欧洲人习惯把问题简单化,把普京当成一切矛盾的源头。可要是真这么容易,那俄罗斯早在叶利钦、梅德韦杰夫当总统时就该和欧洲走得很近才对。但现实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俄欧关系几乎一直在走下坡路。 原因很简单:矛盾是结构性的,不是某个领导人能解决的。 北约自1999年以来连续东扩,一路扩到俄罗斯家门口,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天天嚷着“俄罗斯威胁”,芬兰、瑞典也加入北约,这让莫斯科怎么看都觉得被围堵。 再加上欧洲跟着美国一起搞制裁,从能源、银行到高科技一层层封锁,俄罗斯当然不可能善罢甘休。 更关键的是,双方在价值观上就南辕北辙。俄罗斯强调国家主权和传统秩序,欧洲则推行人权外交,这些东西都不是换个总统就能扭转的。 欧洲内部也并不统一,东欧国家一向强硬,德国、法国则有一部分人希望和俄罗斯缓和,但这种分裂让所谓的“和好”更像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幻想“后普京时代”,其实没看清俄罗斯内部的政治格局。俄罗斯宪法修过,可以让普京干到2036年,这本身就说明体制稳定。 就算普京真的退场,继任者也多半来自安全系统或军方,比如帕特鲁舍夫父子或者新任国防部长贝洛乌索夫。他们一个比一个强硬,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亲西方派”。 而且,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派别虽然有分歧——西方主义、国家主义、文明主义三派都有——但在大是大非上没什么分歧:反对北约东扩,保住能源出口,守住战略安全,这是铁板钉钉的。 乌克兰问题更是被定性为“存亡之战”,目标是让基辅政权彻底改头换面,这种决心不会因为换个领导人就动摇。 换句话说,普京只是这套政策的执行者,不是唯一推动者。哪怕他退场,俄罗斯的方向也不会大变。 梅德韦杰夫所谓“悲惨结局”,并不是随口吓唬人,而是欧洲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 北溪管道被炸之后,欧洲只能转向美国买液化天然气,结果价格翻了好几倍。 德国工业用电成本直接比美国贵了一倍,钢铁、化工这些产业干不下去,纷纷外迁,中国、印度都成了他们的新去处。法国农民天天开着拖拉机上街,抱怨能源贵、肥料贵,生活成本高得离谱。 再说制裁,欧盟嘴上喊着要到2027年彻底摆脱俄罗斯能源,可现实是,2024年还有十多个成员国在继续买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一边制裁,一边暗地里买,欧洲内部矛盾更大。 斯洛伐克直接说,完全断俄能源就是经济自杀,他们不会配合。 军事上,北约倒是不断加码。德国、英国、美军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大规模驻军,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扩充到30万人。俄罗斯只能用核威慑来回应,战术核演习成了常规操作。这样一来,欧洲安全没保障,经济又受伤,社会撕裂严重,最后真是自吞苦果。 再说到中俄关系。有人担心普京下台后,中俄会分道扬镳,这其实是误判。因为两国关系不是靠个人交情,而是靠实打实的利益。 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95%以上用本币结算,美元和欧元在双边交易里基本没了作用。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买家,俄罗斯则是中国的重要原油和天然气来源。通过西伯利亚管道,中国每年能进口数百亿立方米天然气,价格还比欧洲便宜好几倍。 不仅仅是能源,其他领域合作也在加深。俄罗斯搞“进口替代”,需要中国的机电设备、汽车、芯片制造设备;中国企业也在俄罗斯大规模投资,9000多家企业在当地运营,北极能源开发、联合实验室、卫星发射都有中国身影。 军事上,中俄的合作同样紧密。海军联合巡航、联合演习,甚至拉上蒙古一起搞边防合作,美国在亚太的基地也不得不紧张。 这种合作是双赢,不管谁当俄罗斯总统,都没理由放弃。因为跟中国闹翻,等于丢掉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场和关键技术合作渠道,俄罗斯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欧洲的最大问题是战略自主权缺失。说白了,他们太听美国的了。美国优先考虑本土利益,能源便宜、工业竞争力强,而欧洲却要跟着制裁俄罗斯,最后自己吃亏。 乌克兰战争打到现在,欧盟掏出大把钱援助,但效果有限,甚至有武器流进黑市,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政治上也乱。法国极右翼抬头,德国经济放缓,欧盟国家互相扯皮,移民和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欧洲本想借制裁俄罗斯来彰显团结,结果却把自己的裂痕暴露得更明显。 梅德韦杰夫说欧洲会有“悲惨结局”,意思就是他们既没保住安全,又毁了经济,还失去了政治上的凝聚力。 历史上,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就从没因为换领导人而根本改变过。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总统时,美国一度提出“重启”关系,可北约东扩、导弹防御系统很快让这点温情烟消云散。今天的情况比那时还复杂,中俄的合作比俄美关系当年的基础更牢。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傲世狂尊凌九霄

傲世狂尊凌九霄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