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年前,一位老同学发微信跟我借钱。我回复“多少?” 老同学说:“二万也

小杰水滴 2025-11-28 17:47:04

在 3 年前,一位老同学发微信跟我借钱。我回复 “多少?” 老同学说:“二万也行,三万最好。” 我说:“我手头也没这么多钱,在信用卡里透支一万五,我手里有五千,给你打二万。” 转钱的时候,我特意跟他说“这钱是我透支信用卡凑的,你那边缓过来了就先还我,我还得按月还利息”。他在微信里说得特别恳切,说“兄弟你放心,最多半年,肯定连本带利还你,这次真是救了我急”。看着他发的一连串感谢表情,我心里还挺暖,觉得老同学之间能帮上忙,也是种缘分。 3年前那个晚上,微信提示音突然跳出来。 是大学睡我下铺的老同学。 对话框里他发了条语音,声音比毕业时哑了点,带着点急:“在吗?能不能……借点钱?” 我盯着屏幕愣了愣,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毕业五年,我们除了逢年过节群发祝福,几乎没联系过。 他紧接着发来文字:“二万也行,三万最好。” 我点开手机银行APP,余额数字在屏幕上闪了闪:五千。又切到信用卡界面,额度还够透支一万五。心里算了算,这俩加起来正好两万。 转钱前,我特意敲了行字发过去:“这钱是透支信用卡凑的,你缓过来了先还我,我得按月还利息。”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手机震了震,他秒回:“兄弟你放心!最多半年,连本带利还你!这次真是救了我急!” 后面跟了一串抱拳和流泪的表情,在深蓝色的对话框里挤成一团,像当年他帮我占图书馆座位时,塞给我手里的热包子,烫得人心里发暖。 我盯着那些表情,突然想起大学时的六人间。他总把最后一口泡面汤让给我,说“你瘦,多吃点”;我熬夜赶论文,他偷偷把台灯往我这边挪了挪,自己摸黑玩手机。 那会儿我们挤在一张床上聊未来,说“以后谁有事,另一个必须拔刀相助”。现在隔着屏幕,他的语气还是熟悉的热乎。 转账界面显示“已到账”时,我摸了摸手机后背,有点烫——是刚充完电的余温,还是心里那点“被需要”的热乎气? 后来才琢磨,当时他说“救急”,我没问过是什么急。是家里出事?还是生意周转?或许他没说全,或许我也没敢多问——“老同学”这三个字,像层薄纱,遮住了彼此这五年的空白,也遮住了我没说出口的顾虑:万一他还不上,我下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怎么办? 可那会儿看着他发的“真是救了我急”,又想起他当年挪台灯的小动作,就觉得:算了,朋友不就是这样?在对方说“需要”的时候,先把“万一”咽下去。 那天晚上,我对着微信聊天记录笑了半天。觉得毕业多年没走散的朋友,能互相拉一把,也算没白认识一场。 手机屏幕暗下去前,最后看到的是他发的“谢谢兄弟”,后面跟了个比心的表情。 像极了当年他把泡面汤推给我时,眼里的光。

0 阅读:0
小杰水滴

小杰水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