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天,刘亚楼到剧院看戏,刚坐下就有一双脚驾到自己头上,顿时火冒三丈。

越越看历史 2025-11-28 16:22:41

1950年夏天,刘亚楼到剧院看戏,刚坐下就有一双脚驾到自己头上,顿时火冒三丈。 当时剧场里人不算少,突然被人把脚搁脑袋上,换谁都得炸毛。 刘亚楼当时穿着一身旧布衣,头上戴着顶普通帽子,看着就像个寻常百姓。 他本来想当场站起来理论,但后来发现对方身上有股酒气,眼神也迷离着,估计是喝多了没注意。 周围观众都看了过来,有人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这时候要是闹起来,怕是会让场面更难看。 那位科长翘着二郎腿,脚尖还时不时晃两下,完全没察觉自己惹到了谁。 刘亚楼压了压火气,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裤腿,语气还算平和地说麻烦把脚放下来。 结果对方眯着眼瞥了他一眼,带着点不耐烦回了句“你谁啊管这么宽”,末了还补了句“我可是科长”。 这话一出,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刘亚楼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往旁边挪了挪,继续看演出。 几天后空军开预科大会,刘亚楼坐在主席台上翻看文件。 轮到各单位汇报时,他抬头扫了眼台下,突然看见第一排坐着个人有点眼熟。 仔细一瞧,这不就是前几天剧院里那位科长嘛。 此时那位科长也正好抬头,四目相对的瞬间,他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磕在桌上,脸唰地就白了。 当时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那位科长。 刘亚楼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继续听汇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散会后他让人把科长叫到办公室,本来想好好批评几句,但看到对方紧张得手心冒汗,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给科长倒了杯茶,慢悠悠地问还记得剧院的事吗。 科长结结巴巴地解释那天喝多了,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刘亚楼。 刘亚楼叹了口气说,职务高低不是耍横的资本,在剧院你是观众,在单位你是干部,不管在哪儿都得懂得尊重人。 这番话说得挺轻,但科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后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说以后再也不会了。 后来有人问刘亚楼为啥不公开处理这事,他说本来想按规定通报批评,但后来发现那人平时工作还算认真,就是有点作风问题。 教育一下让他知错能改,比处分效果好。 再说当着那么多人批评,怕是会让他抬不起头,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如此看来,这处理方式既维护了干部尊严,又起到了警示作用,确实比简单粗暴的处分要高明。 刘亚楼这一辈子都这样,从不仗着职位摆架子。 长征的时候跟着大部队啃树皮,抗战时和战士们一起睡草垛,身上的衣服总是打了补丁还在穿。 有次去部队视察,炊事员让他帮忙劈柴,他挽起袖子就干,直到警卫员喊“司令员”,炊事员才知道眼前这位“老乡”居然是大官。 1950年那会儿刚建国不久,不少干部开始讲究起排场,中央正抓作风建设。 刘亚楼处理这事的时候,心里肯定清楚这不是小事,是关系到干部能不能保持本色的问题。 他常说职务是党给的,拿着权力欺负人,那和旧官僚有啥区别。 这话现在听来,依然让人觉得在理。 那位科长后来成了单位里作风最好的干部,每次开会都会讲起剧院的事。 他说那天刘亚楼没骂他一句,却让他记了一辈子。 有时候想想,真正让人服气的从来不是职位高低,而是待人处事的态度。 你把自己当普通人,别人才会打心底里尊重你。 如今再看这件事,刘亚楼用自己的方式上了一堂生动的作风课。 他没说什么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干部就该把自己当老百姓,少点架子多点真心。 这种品质放在哪个年代,都值得让人敬佩。

0 阅读:16
越越看历史

越越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