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我什么事!河南唐河这个村子里,田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常年在外打工,院子里那棵柿

越越看历史 2025-11-28 14:22:56

关我什么事!河南唐河这个村子里,田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常年在外打工,院子里那棵柿子树竟然成了麻烦的源头。 邻居田艳带着孙子摘柿子时摔断了盆骨,开口就要2万块医药费,这事儿让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 田海家的柿子树在村里长了快二十年,自从他去南方打工,院子就一直空着。 每年秋天柿子熟了,村民路过顺手摘几个尝尝,他从来没说过啥。 一开始他还觉得这是乡里乡亲的情分,果子挂在树上也是浪费,有人摘说明大家没把他当外人。 可时间长了,这事儿就变了味,好像那棵树成了村里的公共财产,谁摘都觉得理所当然。 去年国庆前,田艳带着六岁的孙子去摘柿子。 本来她拿竹竿捅了几个,嫌够不着树梢的大红果,就搬了个石墩站上去。 旁边邻居劝她小心,她还笑着说自己年轻时爬树比猴还灵。 结果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在水泥地上,当时就站不起来了。 送到医院一查,盆骨骨折,光手术费就花了一万八。 田艳的儿子从外地赶回来,直接找到村委会,说他母亲是在田海家院子里摔伤的,这医药费就得田海承担。 村支书给田海打电话时,他正在厂里赶订单。 本来想先打笔钱过去应急,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村里人七嘴八舌,有人说该赔有人说不该赔,他只好跟老板请了年假,连夜坐火车赶回老家。 调解会上,田艳躺在床上掉眼泪,说自己不是故意要讹钱,可家里实在拿不出后续的康复费。 她老伴前年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家里早就欠着外债。 田海看着昔日熟悉的邻居,心里挺不是滋味。 从法律上讲他真没责任,院子又没请人去,是田艳自己进去爬树。 但村干部私下劝他,都是一个村住着,真要闹到法院,以后回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最后田海掏了5000块钱,说是帮衬老邻居,不算赔偿。 回来的路上,他去镇上买了把大锁,又找木匠做了块牌子,写上“请勿擅自摘果”钉在院墙上。 搞不清从什么时候起,乡村里的这些人情往来变得这么复杂。 以前谁家果树结果了,都会挨家挨户送点,现在摘几个果子都能闹出医药费纠纷,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类似的事儿在农村不少见。 去年山东有个村子,老张在自家苹果园边上种的桃树,被邻居老李摘桃时摔断了腿,最后闹到法院。 法官根据民法典判的,说老李未经允许进入他人场地,属于自甘风险,老张不用担责。 可田海这事儿不一样,他常年不在家,村民摘果子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某种程度上算是他默许的。 村里的老支书说,现在农村变化太大了。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以前那种“一家有事全村帮”的氛围淡了很多。 加上现在看病贵,随便摔一跤就得几万块,谁家遇到这种事都扛不住。 田艳家要是条件好点,估计也不会开口要这笔钱。 如此看来,田海立牌子上锁的做法虽然无奈,却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四川有个村子的果农,每年果子快熟的时候,就在微信群里通知邻居们,想摘的话提前打个招呼,还定了个日子请大家来园子里免费摘。 这样既维护了邻里关系,又避免了意外纠纷,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田海回城里前,去田艳家坐了会儿,没提钱的事,就说了说外面打工的见闻。 出来的时候,他看见自家院墙上的牌子被人用红漆描了一遍,字迹更清楚了。 他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至少以后再出什么事,不用再千里迢迢赶回来处理这些糟心事。 现在农村的邻里关系,怕是真得改改老规矩了。 以前讲究“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多事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可现在不一样,经济压力大,法律意识也强了,再用老一套“共享默契”来相处,反而容易出问题。 或许像田海这样,先把规矩立清楚,才能在情分和道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城乡变迁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大量青壮年外出,农村的社会结构在改变,以前靠人情维系的关系,现在需要靠规则来补充。 田海的5000块钱和那块警示牌,与其说是邻里矛盾的结束,不如说是乡村新型人际关系的开始。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大家或许能更清楚该怎么相处,既不伤和气,也不犯规矩。

0 阅读:33
越越看历史

越越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