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玉米被认为是“外星植物”?一位种了半辈子地的老人告诉我,90%的人都不知道

古木过去 2025-11-28 10:46:24

为什么玉米被认为是“外星植物”?一位种了半辈子地的老人告诉我,90%的人都不知道,全球玉米年产11亿吨,但地球上却找不到玉米的“祖先”。 虽然后来有个说法,说一种叫“大刍草”的植物可能是玉米的近亲,但这两者长得实在太不像了。一个干瘪瘦小,一个金黄饱满,中间缺了好几个进化的过渡环节。 更有意思的是玉米跟别的野草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娇生惯养”。 你看那些野花野草,到了季节自己结籽,风一吹或者是鸟一吃,种子落到地里,第二年接着长,生生不息。 但玉米不行。它的种子被一层厚厚的叶子——也就是咱们剥的那个玉米皮,死死地包在里面。 这就带来一个死结:如果没人去剥开这层皮,没人把玉米粒搓下来种进土里,玉米棒子就会整根烂在地里,根本没法发芽。 换句话说,玉米这种植物,彻底放弃了自我繁育的能力,把身家性命全押宝在了人类身上。 这种“离了人就得死”的特性,在自然界里简直是个奇葩。所以也不怪有人怀疑,这东西是不是专门为了被人吃才设计出来的。 那这株脾气古怪的植物,是怎么跑到咱们中国人的饭碗里的呢?这中间还有段挺曲折的故事。 明朝时期,美洲的玉米已经被哥伦布带到了欧洲,紧接着就开始了全球旅行。它进入中国大概有两条路,一条是海上来的,但这说法证据不多。 另一条是从陆路,经过印度、缅甸跋山涉水进了咱们云南和四川。这条路在史书上记的一清二楚。 刚进来的时候,玉米可不是给老百姓填饱肚子的。那会儿它叫“御麦”,听这名字就知道,是进贡给皇上看的稀罕物。 普通老百姓偶尔搞到一点种子,也就在房前屋后种两棵,那是拿来当花看,或者给小孩当个稀罕零食吃的,谁也没指望它能当饭吃。 直到清朝时,咱们中国人口那是翻着跟头往上涨,人多地少,平原上的好地早就种满了水稻小麦,根本不够吃。 就在大伙儿为吃饭发愁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这“御麦”是个宝贝。它不挑地,不管是山坡还是旱地,给点土就能活;它还不怕折腾,风吹日晒都不耽误结棒子。 一下子,玉米就从“皇家的后花园”冲向了穷苦百姓的餐桌。那时候的县志里都记载,山里的老百姓一年到头就指望这东西活命。 到了乾隆年间,中国人口能突破三个亿,这金灿灿的玉米绝对是立了大功劳。 就连剩下的玉米杆子也没浪费,拿来喂猪喂牛,把养殖业也给带动起来了。可以说,是玉米支撑起了那个时代的人口大爆炸。 不过,玉米虽然救了命,但历史上也因为它闹出过不小的乱子。 两百多年前,欧洲有些人吃玉米吃出了怪病。那时候在阿尔卑斯山区,穷人们天天啃玉米,结果身上开始长红斑、溃烂,严重的还会发疯甚至死掉。 当时医生都懵了,以为是什么传染病。后来折腾了半天才搞明白,原来玉米里缺一种叫“烟酸”的营养,长期只吃这一样,身体肯定受不了。 到了现在,玉米早就不仅仅是口粮那么简单了。你走进超市,拿起一瓶饮料,里面的糖浆可能是玉米做的。 你去加油站,加的汽油里可能混了玉米提炼的乙醇;甚至你用的塑料袋,有的都是玉米淀粉做成可降解材料。这株找不到祖先的植物,已经彻底渗透进了咱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虽然科学到现在还没完全解开它的身世之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秋天的时候,啃上一口香甜的玉米,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关于玉米的身世,你觉得它是自然进化的奇迹,还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有着不为人知的来历?欢迎到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2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