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被判烹刑,临刑对刘邦说:我说一句再死!刘邦听后大喜:升官 布和彭越打小就交

文山史纪 2025-11-28 09:53:09

这人被判烹刑,临刑对刘邦说:我说一句再死!刘邦听后大喜:升官 布和彭越打小就交好,两人都是梁地出来的苦哈哈,早年一起捱过不少难日子,后来天下大乱,彭越拉起队伍成了气候,栾布却倒霉被人拐卖到燕地做奴仆,好不容易替主人报了仇才被燕将臧荼举荐做了都尉,臧荼反汉后,栾布又成了俘虏,是已经封了梁王的彭越特意上书刘邦把他赎回来,还安排他做了梁国大夫,这份恩情,栾布记在心里,从来没忘。 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召彭越出兵,彭越推说生病没亲自去,就这事儿让刘邦起了疑心,偏巧梁国太仆犯了错怕被处罚,跑到刘邦那儿诬告彭越谋反,刘邦二话不说就把彭越抓了起来。 本来刘邦没真想杀他,可吕后在旁边一撺掇,说留着彭越是后患,刘邦就狠了心,不仅定了彭越谋反的罪,还把他三族都灭了,砍下的头颅挂在洛阳城门上示众,特意下了禁令,谁敢来收尸或者探视,立刻抓起来。 栾布这时候刚好从齐国出使回来,一听说彭越的惨事,脚都没停就往洛阳城门赶,他压根没把刘邦的禁令当回事,直接走到彭越的头颅下面,一边汇报出使的情况,一边摆上祭品哭祭。 旁边的官吏一看这情形,立马冲上去把他捆了,火急火燎地报告给刘邦,刘邦气冲冲地召见栾布,开口就骂:“你是要跟彭越一起谋反吗?我下了令不准任何人靠近,你偏要哭他祭他,谋反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了,赶紧拉去烹了!” 左右侍从架着栾布就往烧着开水的大锅走,那开水咕嘟咕嘟冒泡,热气烫得人皮肤发疼,换旁人早吓瘫了,栾布却回头高声喊:“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死也甘心!” 刘邦正火头上,或许是觉得他死到临头还有话说挺新鲜,或许是想看看他能耍什么花样,就冷着脸说:“你说!” 栾布站定了,声音一点没抖,他没替彭越喊冤,先提的是彭越的功劳,“当年陛下被困彭城,在荥阳、成皋一带接连打败仗,项羽之所以没法顺利西进,全是因为彭王守着梁地,跟汉军联手牵制楚军,那时候的彭王,只要往楚那边偏一下,汉军就完了;他站在汉这边,楚军就没辙。 后来垓下之战,要是没有彭王带兵赶来,项羽根本灭不了。” 这些话句句都是实情,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亲身经历过,怎么也否认不了。 接着栾布话锋一转,说到了彭越的忠心:“天下安定后,彭王接受了符节封爵,一门心思要把爵位传下去,从来没动过二心,就因为陛下征兵他没亲自去,仅凭这点小事就怀疑他谋反,连谋反的证据都没有,就把他全家杀了,陛下这么做,我真怕那些立过功的大臣们都会人人自危,觉得自己哪天也会落得一样的下场,现在彭王死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您烹了我吧!” 这番话戳中了刘邦最在意的地方,他当了皇帝后,确实一直在防备异姓王,可他也清楚,要是寒了功臣的心,朝堂就会动荡,栾布明明知道彭越的下场,还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哭祭,这份忠义不是装出来的;更难得的是,他说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没否定刘邦的权威,又点出了杀彭越的隐患,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人强太多。 刘邦本来的火气早被这番话浇灭了,反而觉得栾布是个有胆有识的忠臣,杀了他得不偿失,留着还能给其他大臣做个表率——只要忠心耿耿,就算说了逆耳的话,也不会被治罪。 所以刘邦当场就改了主意,喊人把栾布放了,还任命他做了都尉。这事儿看着戏剧性,其实一点不意外,栾布敢豁出命说话,是因为他问心无愧,更因为他摸准了刘邦作为统治者的心思,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能说到点子上。 他不是匹夫之勇,是有勇有谋;刘邦也不是昏庸之主,虽然多疑,但在权衡利弊上从来不含糊,栾布用一句临死前的话,不仅保住了命,还升了官,靠的不是运气,是他的忠义和智慧,还有那份在强权面前不肯低头的骨气。 后来栾布果然没让刘邦失望,汉文帝的时候做了燕国国相,吴楚七国之乱时带兵平叛,在齐地立下大功,被封为鄃侯,燕、齐的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特意为他立社祭拜,叫 “栾公社”。 司马迁说他 “趣汤如归”,把下油锅当回家,这种把忠义看得比性命还重的人,就算放在古代那些烈士里,也一点不逊色。 他的故事能传下来,不是因为刘邦的宽容,而是因为他自己的硬骨头,在那个功臣动辄得咎的年代,硬是活成了不一样的样子。

0 阅读: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