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忽然发现,一夜之间中西方攻守易形了,中国站在了科技之巅! “中国只会低端制造,高端智造还得看西方”—— 这话要是放在十年前,或许没人敢硬杠,但现在再说这话,简直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这些年中国科技的爆发式增长早就打破了偏见,尤其是最近夸克 AI 眼镜的发布,更是把 “中西方攻守易形” 的信号拉得满满当当。 先给没关注新闻的人捋捋这事:11 月 27 号,夸克一下子甩出了两款 AI 眼镜 —— 带双显的旗舰款 S1 和主打轻便的 G1,加起来六个单品,价格从 1899 元到 3799 元不等。 当天就在天猫、京东开卖,全国 82 个城市的 600 多家门店还能现场配镜体验。但比产品本身更炸的是,这六款眼镜全都内置了阿里千问 AI 助手,等于给普通眼镜装了个 “超级大脑”。 别觉得 “眼镜加 AI” 是噱头,这波组合里藏着中国智造的真功夫。先看硬件硬不硬 —— 以前的智能眼镜不是笨重得像科幻道具,就是户外强光下啥也看不见,夸克 S1 直接把亮度拉到 4000 尼特,正午太阳底下看导航、查翻译都清清楚楚。 更绝的是拍摄能力,0.6 秒就能抓拍,夜里聚餐拍视频,靠那个行业首创的 Super Raw 暗光技术,不用补光灯也能拍清楚人脸,这可是把手机级的影像技术塞进了眼镜里。 最戳用户痛点的是解决了 “续航焦虑”。夸克搞了个双电池可换电设计,镜腿拔下来就能换电池,出差党再也不用天天揣着充电宝找插座了。 而且这眼镜做得是真轻薄,镜腿才 7.5 毫米宽,比行业主流产品窄了近三分之一,40 克的重量戴一天都不压鼻梁,完全不像以前那些 “极客玩具” 般笨重。 这些细节可不是靠组装能搞定的,得是对用户需求摸得透透的,再用顶尖工艺实现,这正是高端智造的精髓。 再说说千问 AI 助手的 “软实力”。这可不是随便装个聊天机器人,而是真能帮你办事的 “第二大脑”。你在地铁里吵吵嚷嚷地问它 “附近哪家粤菜馆评分高”,五个麦克风阵列加骨传导技术能精准拾音,噪音再大也能听懂。 更关键的是它打通了阿里的生态,戴眼镜扫一下就能用支付宝付钱,出差时自动弹出飞猪的航班提醒,逛商场看到喜欢的衣服,拍一下就链接到淘宝比价。 这种 “硬件 + AI + 生态” 的深度融合,西方同类产品根本做不到 —— 谷歌眼镜当年就栽在功能单一上,微软 Hololens 至今还没解决民用场景落地的问题。 市场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其实早在双 11 预售时,夸克 S1 就悄悄登顶了 XR 设备热卖榜,3000 多的高端价位照样被抢着订。 要知道以前智能眼镜都是小众极客才会买,现在能走进大众市场,恰恰说明中国产品抓住了真实需求。 反观 HTC 刚出的 VIVE Eagle,价格差不多但续航才 3 个多小时,连基本的日常使用都满足不了,高下立判。 阿里巴巴副总裁吴嘉说的一句话特实在:“AI 助手的核心是办事能力,不是聊天机器人”。千问模型现在全球下载量都突破 7 亿次了,性能比 Llama 这些西方模型还强,把它装进眼镜里,等于给用户配了个随身的 “超级助理”。 这和当年西方卡我们脖子的芯片、系统不一样,现在是中国企业定义新产品形态,连技术标准都在我们手里。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 “抄作业”,但夸克这波操作根本没作业可抄:双光机显示、可换电电池、生态协同这些都是行业首创。这背后是阿里三年磨一剑的大模型技术,是硬件研发团队对人体工学的上千次调试,更是中国制造业从 “造得好” 到 “造得巧” 的蜕变。 说到底,夸克 AI 眼镜和千问的组合,就是中国高端智造的缩影 —— 不是跟在西方后面追,而是直接换道领跑。 当西方还在纠结硬件参数时,我们已经把 AI 能力融入生活场景;当他们的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时,我们的设备已经铺满 82 个城市的线下门店。这哪里是 “赶上西方”,分明是已经站在了新的科技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