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女子把情人带到租房,跟他发生关系后,当晚两人相拥而眠,谁料,半夜12点,女子醒来发现情人口吐白沫、翻白眼,脑袋耷拉着,怎么叫都不应,女子吓坏了,赶紧叫醒她儿子,母子俩轮流给情人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可情人被送医后还是不治身亡,家属告上法庭,向女子索赔37万,法院判决让人意外。 深秋的安庆老巷里,一场隐秘约会突然变成生死急救现场。 37岁的王女士怎么也想不到,和情人陈某的周末相聚,会以这样惨烈的方式收场。 当她跪在床边按压陈某胸口时,床板发出的吱呀声和儿子的计数声混在一起,这个夜晚注定无法平静。 事发当晚,陈某提着水果和啤酒来到出租屋,两人像往常一样吃饭聊天。 三瓶啤酒下肚后,亲密关系让气氛升温,谁也没留意潜藏的健康风险。 17岁的儿子在隔壁隔间打游戏,直到母亲哭喊着冲进来,他才知道“陈叔”出事了。 母子俩的急救持续了15分钟,儿子按初中生物课学的知识解开陈某领口,王女士做人工呼吸时能感觉到对方喉咙里的痰。 120赶到时,心电图已经成了直线,医生后来诊断为急性心脏骤停,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看到,但更棘手的麻烦还在后面。 陈某家属得知两人关系后当场暴怒,认为王女士的不道德行为间接导致死亡,索赔37万包括赡养费和抚养费。 法庭上,王女士提交了120通话记录和医院证明,哭诉自己已经尽力抢救。 司法鉴定显示陈某血液酒精含量86mg/100ml,未达醉酒标准,死亡主因是急性心梗,饮酒可能只是诱因。 法院最终判决赔偿3万元,理由是王女士虽无直接过错,但作为事发地管理人且关系特殊,需承担部分精神损害补偿。 这个结果在当地论坛吵翻了天,有人觉得3万太少是纵容不道德,也有人认为救人者不该背锅。 如此看来,公众对法律责任和道德过错的认知确实存在偏差。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苏州曾有女子因延误抢救情人被赔28万,东莞一起及时施救案则驳回了索赔。 医生解释,很多心源性猝死者存在隐匿性冠心病,平时没症状但血管已狭窄,酒精和情绪激动都可能触发危机。 陈某生前爱打球常说身体好,谁知潜藏着致命隐患。 法官在庭审时强调,法律不鼓励婚外情但也不能让无过错方担责。 这起案件撕开了道德滤镜,也明确了法律边界:因果关系才是追责前提,及时救助应受肯定,道德问题自有公序良俗评判。 本来想单纯讨论责任划分,后来发现这背后还有对亲密关系中健康管理的警示。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隐瞒病史,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尊重。 王女士母子的急救行为值得肯定,但如果一开始就知道陈某心脏不好,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 法院的3万元判决,既是对逝者家属的抚慰,也是给所有成年人的提醒:身体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