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仍具影响力。 杭州一位82岁的

夏之谈国际 2025-11-27 21:51:11

民间偏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仍具影响力。 杭州一位82岁的老人去年九月因为腰疼,听了街坊说生吃青蛙能活血化瘀,偷偷买了8只青蛙生吃,结果五天后上吐下泻发起高烧,送医院一查,肝脏里全是虫子在爬。 这事儿听着就吓人。 老人平时挺独立的,家人本来想劝她去医院做理疗,但她总说西药伤胃,非要信那些口口相传的土办法。 女儿后来回忆,那天要不是疼得满地打滚,老人还不肯说自己吃了青蛙。 医生看CT片的时候都皱眉头,说这裂头蚴已经在腹腔里游走了,再晚点可能就得摘肝。 裂头蚴这东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是一种绦虫的幼虫,最喜欢躲在青蛙和蛇的肉里。 人吃下去之后,它不会安分待着,会在身体里到处钻,钻到眼睛里可能失明,钻到脑子里能引发癫痫。 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国报告了120多例这样的病例,八成以上都是因为生吃了蛙类。 本来想不通为啥有人会信这种偏方,后来发现身边不少老人都这样。 小区里张阿姨之前膝盖疼,用蜈蚣泡的酒擦腿,结果皮肤烂得流脓。 《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报告》里说,68%的老人试过偏方,近一半是听熟人推荐的。 他们总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错不了",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土方"可能藏着要命的风险。 去年湖南有个男的为了壮阳生吃青蛙,虫子在腿里长成了好几厘米的肿块,最后只能做手术剜掉一块肉。 泰国那边更夸张,有个女的生吃蛇肉,裂头蚴钻进脑子里,治了半年才保住命。 医生说这些寄生虫生命力特别强,就算用酒泡、油炸都不一定能杀死,最保险的还是彻底煮熟再吃。 现在医院里的抗寄生虫药虽然能杀死虫子,但老人恢复得特别慢。 医生说吡喹酮这药得吃够疗程,还得每月复查肝功能,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复发。 家属每天熬药喂饭,看着老人瘦了二十多斤的样子,心里真是又心疼又后悔,早知道当初就该硬拉着她去医院。 社区最近请了疾控中心的专家来讲课,说识别危险偏方有个简单法子,只要是让生吃动物、外敷不明草药、吃颜色奇怪的"补品",基本都是坑。 中国科协还出了"三不原则",不生食、不瞎敷、不乱补,可惜知道的老人还是太少。 如此看来,要改变老人的观念光靠劝没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建议,子女可以陪着老人一起去医院,让医生当面解释病情,比自己说十句都管用。 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专家科普,把寄生虫的危害拍得清清楚楚,转发给家里老人看看,或许比干巴巴的说教有效得多。 这两年因为偏方出事的老人真不少。 湖北有个奶奶用草药敷关节炎,结果整条腿肿得像水桶,最后截肢了。 这些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可还是有人觉得"别人出事是运气不好,我用肯定没事"。 这种侥幸心理,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 医院里那个老人现在虽然脱离危险了,但医生说以后都得小心翼翼。 肝脏功能受损严重,稍微吃点油腻的就犯恶心。 女儿现在每天变着法做清淡的饭菜,后悔当初没早点发现母亲生吃青蛙的事。 其实老人藏着这事也能理解,怕子女说她不听话,结果差点把命搭进去。 国家疾控中心这几年一直在推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南方地区还搞了专项检查。 但基层宣传还是不够,不少农村地区卖青蛙的摊子照样摆着,还有人专门推荐生吃。 市场监管部门真该好好管管这些乱象,别让更多人掉进偏方的陷阱里。 毫无疑问,偏方迷信背后是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医院的不信任。 现在去医院确实麻烦,排队两小时看病五分钟,检查费又贵,老人舍不得花钱也怕麻烦子女。 社区要是能多设点家庭医生,定期上门看看,或许能减少不少这类事情。 如此看来,破解偏方困局需要全家上阵。 子女多花点时间陪老人体检,社区多组织健康讲座,媒体多报道真实案例。 等到老人们明白,那些所谓"立竿见影"的土方子,其实都是拿命在赌,或许才能真正远离危险。 这起事件给所有人提了个醒,身体不舒服就得去正规医院,别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 寄生虫不会因为你年纪大就手下留情,偏方也治不了大病。 希望老人能早日康复,也希望更多家庭能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别让类似的悲剧再发生了。

0 阅读:9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