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少将接受命令,前去解救一位老战友,赶到一处幽暗的地

千浅挽星星 2025-11-27 22:18:53

1972年,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少将接受命令,前去解救一位老战友,赶到一处幽暗的地下室,李司令被拦了下来,那些人拒不放人,李司令听后,当即写下一份手令,怒斥道:“我们要提审,谁敢阻拦?”   70年代初的北京军区,少将李德生面对身上那堆叠如山的头衔,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把他的职务清单拉出来能吓人一跳:既是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又是总政治部主任,这会毛主席大手一挥,非要让他把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担子也挑起来。   李德生实在觉得“消化不良”,跑去找周总理辞职,甚至找老上级陈锡联、许世友求情,说自己资历浅、精力不够。   可周总理那边答复得铁板钉钉,让他保留安徽原职,赶紧进京,毛主席的态度更干脆,后来在庐山会议后再次召见他时,针对他两头跑的顾虑,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大白话:“要把屁股坐在北京军区。”   这位让中央如此破格重用的将领,身上有股子很多高级干部没有的“野路子”实干劲,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李德生还是个地方军长。   周恩来点名让他站起来时,毛泽东眯着眼打量,直言“不认识你这个同志”,但当问起怎么处理安徽芜湖的复杂局面时,李德生没掉书袋,蹦出一句“就是大造舆论”。   这大实话反而把毛泽东逗乐了,连声称赞懂群众工作,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直爽,让他进了中南海的视野,也为此后他敢在北京干的一件惊天大事埋下了伏笔。   那是在1972年,李德生56岁,这天深夜,他手里并没有枪,却拿着比枪更管用的权柄,周总理一通电话打来,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只有一个坐标和一项任务:去捞人,被扣押的是他的老战友、后来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吴克华。   车子停在一处隐蔽的地下看押点,面对从大院里走出来的北京军区司令,守卫依然死咬着没有接到放人通知不肯放行。   这时候的李德生,把当年在战场上那一套侦察奇袭的果断劲全拿出来了,没有文件,那就现造。   他二话没说,甚至没回办公室,直接趴在车前盖上,掏出笔纸,“唰唰”写下一道手令:“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命令,即刻提审吴克华,任何人不得阻拦。”   签上名,盖上章,纸往警卫面前一拍,那股子要把天捅个窟窿的霸气震得现场没人敢再吭声,他带人直冲地下室,看到的吴克华已经被折磨得面色蜡黄、形销骨立。要把这样一个还在审查中的“敏感人物”带走,随行人员都有些哆嗦。   这种胆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本能。   直到1988年,已经退居二线的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仪式上他神情平静,对于这位经历过长征、百团大战、上甘岭战役的老兵来说,肩章上的金星固然闪耀,但或许都不如当年那句“我负全责”来得惊心动魄。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人民网 2016年3月29日 关于“抗战时期的李德生”的报道)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