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胜利!也门政府军收复荷台达国际机场,8 万大军封锁胡塞武装退路 来源:鲁克luck 2025 年 11 月下旬,也门政府军在国际联军空中支援下,于荷台达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收复荷台达国际机场及周边三个战略高地,彻底切断了胡塞武装对港口区域的直接火力控制。这是自 2025 年 4 月政府军集结 8 万大军筹备反攻以来的关键胜利,标志着胡塞武装在红海沿岸的核心据点遭到重创,但该组织退守北部山区后仍持续发动非对称袭击,也门战局陷入 “收复与顽抗” 的僵持局面。 此次攻势始于 11 月中旬,也门政府军在沙特皇家空军的空中掩护和阿联酋提供的无人机侦察支持下,分三路向荷台达推进:东路部队主攻机场周边制高点,西路部队沿红海海岸线迂回包抄,中路部队则直扑市区核心区域。 经过 10 余天激战,政府军于 11 月 22 日宣布攻克荷台达国际机场 —— 这座机场自 2018 年起被胡塞武装控制,曾是其接收外部援助和转运物资的关键枢纽,收复后政府军可直接利用机场跑道部署战机和运输装备,作战半径覆盖整个红海沿岸平原。与此同时,政府军夺回的三个战略高地海拔均在 500 米以上,可俯瞰荷台达港及连接萨那的主要公路,形成对胡塞武装残余势力的立体封锁。也门政府军发言人纳赛尔・阿尔・布凯希在声明中强调:“这是对胡塞武装的决定性打击,我们已完全掌握荷台达地区的制空权和地面主动权。” 面对政府军的凌厉攻势,胡塞武装选择战略收缩,主力部队退守荷台达北部的哈杰省山区。该区域地形崎岖、溶洞密布,是天然的防御屏障,胡塞武装在此经营多年,构建了复杂的地下工事和火力点。尽管失去核心据点,胡塞武装并未放弃抵抗,其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于 11 月 24 日发表声明,宣布将 “升级对以色列及关联船只的打击”,以此回应政府军的攻势。 事实上,自 2025 年 7 月以来,胡塞武装已发动多轮海上袭击:7 月 6 日,其使用自杀式遥控快艇击沉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 “魔法海洋” 号商船;7 月 9 日,又以无人快艇和导弹击中 “永恒 C” 号船只并致其沉没,两起事件造成多名船员伤亡,引发全球航运业恐慌。截至 11 月底,胡塞武装今年已袭击红海商船超过 30 艘,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累计超 150 枚(架),其中 11 月 26 日对以色列埃拉特港的袭击虽被防空系统拦截,但仍导致红海部分航线暂停运营。 荷台达战局的背后,是外部势力长期博弈的复杂图景。也门政府军及麾下民兵得到沙特、阿联酋主导的国际联军支持,美方则提供空中掩护和无人机监视,仅 2025 年上半年就有超 80 名胡塞武装重要成员在美军空袭中丧生,包括荷台达卫戍司令和顶尖导弹专家。 而胡塞武装则持续获得伊朗的实质性支持,联合国专家小组证实,德黑兰向其提供了无人机、反舰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2024 年 2 月前的 5 个月内,至少有 78 艘伊朗渔船向胡塞武装走私军事物资,双方甚至达成协议,计划为伊朗海军扩建荷台达港。这种 “代理人战争” 的模式让冲突持续升级,自 2014 年胡塞武装占领萨那以来,也门内战已造成超 37 万人死亡,其中半数为平民,成为本世纪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更严峻的是,荷台达作为也门 80% 人道主义援助的输入通道,其战局恶化直接威胁平民生存。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最新数据显示,也门目前有 2160 万人需要人道援助,其中荷台达省就有 320 万民众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冲突导致港口物资转运效率下降 60%,粮食价格较战前上涨 3 倍。 当地居民阿卜杜勒・卡里姆向媒体描述:“政府军收复机场后,我们仍不敢出门,胡塞武装的冷枪和空袭后的断水断电让生活难以为继,国际援助物资堆积在港口却无法送达居民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警告,荷台达的军事行动可能引发 “饥荒灾难”,呼吁冲突双方保护平民和人道通道,但这一诉求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政府军联军内部的派系纷争也为战局蒙上阴影。参与荷台达攻势的武装力量涵盖多个部落民兵和地方派系,其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部分武装更关注控制港口税收,而非彻底消灭胡塞武装;南部民兵则希望借机扩大自身影响力,与北部势力争夺话语权。 这种内部不协调导致攻势进展受阻,原本计划 “直捣萨那” 的多路进攻未能如期推进,给了胡塞武装喘息和组织抵抗的时间。中东智库海湾研究中心负责人萨格尔分析指出:“派系矛盾是政府军的最大软肋,若无法形成统一指挥,即便收复荷台达,也难以巩固战果,也门和平仍将遥遥无期。” 目前,荷台达市区的零星冲突仍在持续,政府军正逐步清剿残余武装分子,胡塞武装则依托山区地形开展游击战。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