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神来之笔!山上彻也的辩护律师说,“凶器”是水管和木材组装的管状物而不是枪,

周律鸣法 2025-11-27 20:47:11

简直是神来之笔!山上彻也的辩护律师说,“凶器”是水管和木材组装的管状物而不是枪,因此不构成“开枪罪”。   2022年7月8日,日本奈良街头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案件,山上彻也用自制装置刺杀前首相安倍晋三,案件至今仍未宣判。   最新进展显示,奈良地方法院已进行了19次庭审,预计2026年1月21日才会迎来最终判决。这场审判,成了日本社会各层广泛关注的焦点。   这起案件的法律争议,围绕“自制武器是否属于枪支”展开,检方指控山上彻也犯有杀人罪和违反《枪刀法》,曾要求判处死刑,后来改为无期徒刑。   辩护律师则选择了极为巧妙的策略,他们反复强调,案件里的装置其实是由水管、木材、胶带等简陋材料拼接而成,结构极不稳定。   律师团队认为,按照日本《枪刀法》的技术定义,这种装置根本不算枪支。   首先,它缺乏一体化的击发机构,开火依赖外部电源与临时绑扎,其次,在专家多次复现测试中,频繁出现走火、哑火甚至炸膛,性能极差。   更重要的是,该装置的杀伤力并不稳定,远未达到制式手枪的标准。   辩方的逻辑是,只要不能被法律认定为枪支,就不成立“开枪罪”,顶多只能以“杀人罪”定罪,这一点对于量刑有巨大影响。   如果被认定为持枪杀人,最低刑期3年,最高可无期甚至死刑。但若只认定为杀人罪,通常是15至20年。   由于安倍前首相社会地位特殊,社会影响巨大,法院极有可能在法律与社会压力之间权衡,采取折中判决。   山上彻也目前被关押在大阪拘置所,案件特殊,他一直单独监禁,未与母亲见面。社会上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   有1.3万人签名请愿为其减刑,他还收到了超过100万日元的慰问金和各种物品,甚至有粉丝自发在社交平台上运营“应援账号”。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对民主与法治的极端挑战,要求严惩。   案件背后还有一个社会大背景。山上的母亲曾向“统一教”捐款高达1亿日元,导致家庭破产、哥哥自杀,自己也陷入绝望。   这种“邪教受害者”身份,使得部分民众对他产生同情。但无论动机如何,刺杀前首相的行为仍然极具震撼力。   关于自制武器的制作过程,山上彻也展示了极强的动手能力。他因网购真枪被骗,转而自学制造武器。   利用机械工程背景和前海上自卫队射击经验,花了60万日元购置材料,反复测试杀伤力。据警方披露,他案发前一天还在山区实弹演练,可见准备之充分。   技术层面,日本《枪刀法》对枪支有严格定义。必须具备“结构稳定、性能可控”的特征,杀伤力标准包括能否贯穿特定厚度的三合板。   律师正是抓住了这个技术口径,极力证明涉案装置既不稳定也不可控,最多只是危险物品,不能等同于枪支。   检方则反复强调,这个装置已经造成致命后果,两秒内连射两发,杀伤力绝不可小觑。   专家评估也有分歧,有的认为其穿透力介于气枪和手枪之间,不完全符合制式武器标准。辩方则坚称,测试中频繁哑火和走火,远不具备枪支应有的可控性。   从判例来看,日本法院2014年曾判处一名3D打印枪制作者2年徒刑,理由是其自制枪支能连续贯穿15块三合板,杀伤力实锤。   而本案装置结构远不如制式手枪稳定,杀伤力也有限,是否能套用同类判例,成为关键争议。   中国司法实践对此类案件的态度更为严格,最高法明确,哪怕射钉枪只要技术上能发射金属弹,就认定为枪支罪。   但日本司法则更注重结构和性能的综合考量。山上案的判决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日本自制武器法律认定的新标杆。   庭审过程中,检方和辩方都围绕装置的技术特征展开激烈交锋。比如击发方式是电击发、需外接电源;弹药由自制火药弹组成,装填量约六发。   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法律定性。法院还专门组织多次专家鉴定,试图厘清装置的杀伤力界限。   这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也在考量范围,今年木村隆二投掷自制爆炸物刺杀首相未遂案,被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就是因为其行为具有高度“模仿风险”和社会危害性。 案件还引发了关于“私刑正义”的激烈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山上彻也是因社会不公、家庭破碎才走上绝路,死者本人都没说什么,大家就散了吧。   但也有观点说要坚持法治,认为个人无权以暴制暴,社会必须坚守底线。   本案判决结果目前仍充满悬念。专家普遍认为,最可能的结局是法院认定装置构成枪支,但综合其特殊背景和社会压力,酌情减轻刑罚,判个无期。   如果法院完全采纳辩方意见,仅认定杀人罪,则有期徒刑也不是没有可能,虽然无罪判决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无罪判决实在不太可能。   枪支管控、法治底线、社会公平,永远不能被情感和舆论左右,山上彻也案,留给日本社会的深思与警惕,或许才刚刚开始。 参考信源: 为何刺杀安倍?山上彻也最新供述 2025-11-26 长安街知事

0 阅读:31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