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德媒看的透彻!德媒表示,中美这一次通话,根本不是中国求着美国约束日本,而是中

盈盈赢梯 2025-11-27 18:14:59

还是德媒看的透彻!德媒表示,中美这一次通话,根本不是中国求着美国约束日本,而是中国在警告美国,日本已经进入失控范围,美国不管,中国自有办法对付! 11月26日,中美高层通话引起全球关注。英美媒体第一时间给出了熟悉的解读:说中国担心日本太激进,主动找美国“商量”,希望老大管管小弟。 这种说法在一些西方舆论中流传很广,几乎成了默认的解读视角。 但德国媒体看得明显更深一些。《法兰克福汇报》当天的报道直接指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中国这次不是去“求管”,而是在敲打美国。明确告诉华盛顿:日本已经在玩火,快烧到边界了。如果美国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别怪中国不客气。 德国媒体敢这么说,是有底气的。一方面他们不需要像英美媒体那样在话语叙事上偏向盟友,另一方面,他们长期关注东亚局势,对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结构变化看得格外清楚。 日本最近的表现确实越来越不像话。军费飙升已经不是新闻,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比10年前几乎翻了一倍。过去讲“专守防卫”,现在搞远程打击,12式导弹一改再改,射程直指中国东南沿海城市。 远程导弹不是防守,是主动出击的工具。日本这些年在武器研发上,明显脱离了“防御型国家”的轨道。 更离谱的是,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从没模糊过,日本却在这条线上越走越远,不仅是政治挑衅,更是军事准备。 日本的算盘看起来很清楚: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推动“国家正常化”,实质就是要摆脱战后束缚,成为一个不受限制的军事大国。这条路的尽头,不是“自立自强”,而是高风险博弈。 在德媒看来,日本现在的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同盟配合”,而是主动制造紧张。美国如果还把日本当成一条稳当的“看门狗”,那可能得小心哪天这条狗咬了自己。 美国现在的处境其实挺尴尬。一方面,它希望日本积极点,帮着在东亚牵制中国,为“印太战略”打前站;另一方面,它又怕日本太激进,把自己拖进一场本不想参与的冲突。 美国智库指出,美国对盟友的“管理系统”正在失效。不光是日本,连韩国、菲律宾在某些问题上也开始走自己的路。 所以,中国这次打电话不是为了“请示”,而是为了点名。把日本的危险行为摆到桌面上,让美国别再装糊涂。 中国当然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德媒特别指出,中国这句“自有办法”,绝不是空话。几十年发展下来,中国手里已经有了一整套多维度反制工具,动真格的时候,不靠别人也能解决问题。 先说经济。日本高科技产业对稀土依赖很深,而全球稀土供应,中国占了大头。中国工信部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在稀土提炼和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无法替代。 再说军事。东海方向,解放军已经形成常态化巡航机制。山东舰、歼-20这些装备不是拿来摆样子的。 还有外交。日本想拉个“反华包围圈”,但现实是,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越、中菲最近的合作频繁,东盟国家在经贸上和中国捆绑越来越紧。日本喊口号容易,真拉阵营难。 靠“一带一路”和稳定的市场,中国已经在地区构建了一个深层次的经贸网络。日本即便使劲拉拢,也很难撼动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基本盘。 这就是中国的底气。不是说不想和谈,而是说有谈的余地,也有硬杠的能力。德媒的文章点出了这一点:中国现在不再被动应对,而是主动设定议程。谁越线,谁就得准备好面对后果。 而美国这边,球已经被踢到脚下。如果继续放任日本走极端,那将来真出了事,想抽身都来不及。如果想管,就得拿出实打实的动作,而不是嘴上说说。 日本那边呢,显然把一切看得太简单。以为有美国撑腰,就可以肆无忌惮。可真要走到临界点,最先受伤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它自己。 从这次通话来看,中美关系中一个新的变量正在形成。中国不再等事态升级才做出反应,而是提前亮明态度;美国则要么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么接受地区局势全面失控的后果。 讲到底,东亚不是谁的游戏场。任何国家,想靠制造紧张来谋利,最终都得付出代价。和平从来不是靠谁施舍来的,而是靠各方的克制与智慧维系的。 德媒的分析,之所以被称为“看得透”,就在于它指出了一个核心:这场博弈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你来我挡”,而是主次关系的逆转。中国有底气,美国有顾虑,日本有风险。 未来的走向,谁都看不准。但可以肯定一点,这一轮通话是分水岭。谁该收手,谁该负责,谁又必须面对后果,现在都已经摆在了明面上。 参考资料: 外交部:中美元首通话由美方发起.--中国青年报

0 阅读:0
盈盈赢梯

盈盈赢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