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1月25日,甘肃一7旬老人被判“脑死亡”,可子女不信邪,花4万包了辆救

韫晓生 2025-11-27 17:13:49

[太阳]11月25日,甘肃一7旬老人被判“脑死亡”,可子女不信邪,花4万包了辆救护车,跨越1800km,将老人送到西安大医院,到医院时老人已出现脑疝,女儿当场表态:我不想这样再把妈妈拉回去,请你再试试。最终,老人恢复自主意识,医生说:是家属的坚持,为我们创造救人的可能。   (信息来源:南国今报——不放弃就有奇迹!7旬母亲被判“脑死亡”,儿女1800公里转运终获救)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75岁的甘肃老人,在经历了1800公里的长途转运后,被送入急诊。   她的生命曾一度悬于一线,当地医院初步判定为“脑死亡”,然而,她的三个子女没有接受这个结局。   他们凑齐四万多元,包下一辆配备专业医疗设备的救护车,从敦煌出发,经酒泉、兰州,一路颠簸驶向西安。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转院,而是一场用亲情与信念对抗命运的远征。   当救护车驶入西安城区,老人已出现脑疝,生命体征几近消失。在高龄重症患者中,这样的情况往往意味着救治无望。   但高医生在评估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正因年事已高,老人的大脑存在生理性萎缩,反而为突发的大量出血腾出了一点缓冲空间。   这微小的“余地”,成了手术干预的关键窗口。而家属那份近乎执拗的坚持,更让医护团队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   手术连夜进行,清除血肿、减压、保护重要神经结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术后,老人被送入ICU,全家在门外守候,时间仿佛凝固。   三天后,奇迹悄然降临——她睁开了眼睛,恢复了自主呼吸,成功脱离呼吸机。那个曾被宣判“脑死亡”的名字,重新有了回应。   病房里,子女们红着眼眶,却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赌赢了,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不肯松手的执念和倾尽所有的勇气。   这场跨越千里的转运,远不止是金钱与里程的堆砌。这三个儿女偏要逆流而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深夜筹款的身影、反复拨打医院电话的焦灼、在颠簸车厢里紧握母亲的手的坚定。   他们清楚,母亲或许再无法像从前那样唠叨家常,但只要她还能认出自己的孩子,这一路就值得。令人动容的是,医生事后坦言:“是家属的坚持,为我们创造了救人的可能。”   这句话看似平淡,却道出了现代医疗中最珍贵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信任与不放弃。   技术再先进,若缺乏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也难以施展;而亲情的信念,有时恰恰能撬动医学的边界。冰冷的仪器与药物,因这份爱而有了温度;看似无望的病例,也因此重燃生机。   如今,老人仍在康复中,虽恢复之路漫长,但每次微小的进步都让全家倍感欣慰。从敦煌到西安,1800公里的路程,丈量的不只是地图上的距离,更是一个家庭对生命尊严的坚守。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手”——这不是盲目的执着,而是明知前路艰险,仍愿倾尽所有,只为给至亲多一次呼吸的机会。   这种“孤注一掷”的选择,往往需要极大的经济与情感勇气。正因如此,这位75岁老人的获救,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奇迹,也折射出公众对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的深切期待。   这样的故事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无法用存活概率或医疗支出来衡量。有时候,最朴素的爱,恰恰是最强大的药。   而所谓奇迹,往往就藏在那些别人已经转身离开、他们却依然紧握双手的时刻里——因为不放弃,所以才有光。

0 阅读:63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