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打了快四年的俄乌战争,把现代空战的残酷真相彻底揭开。俄军那些被吹成“空中王牌”的战机,一架接一架往下掉,不是被防空导弹炸成火球,就是摔在田野里变成一堆废铁。 就说俄军的苏-34战斗轰炸机,开战前被称为“鸭嘴兽王牌”,装甲厚、载弹量大,结果现在成了被击落的“重灾区”。根据开源情报统计,俄军原本有140架苏-34,现在至少被打下来20架,快损失掉五分之一了。 最惨的是2023年12月,乌克兰在赫尔松地区一天就敲下来3架苏-34,2024年刚过两个月,12天里就有8架苏-34和2架苏-35被击落,战机爆炸的火光在几十公里外都能看见。 这些战机为什么掉得这么快?核心原因就是俄军早期精准炸弹不够,逼着苏-34这些先进战机挂着老式火箭弹去低空轰炸。火箭弹这东西没准头,必须飞得低、飞得近才能瞄准目标,而现在的防空导弹早就等着这种“活靶子”。 乌克兰手里的S-300防空导弹能打几十公里高,就算是单兵扛的“毒刺”导弹,也能在3000米低空锁定目标,苏-34一低头扔火箭弹,就等于把机身亮给导弹雷达,不被打下来才怪。 有个被俘的俄军飞行员说,他们明知道低空投火箭弹危险,但命令下来只能硬着头皮上,刚拉起机身就被导弹追上,连跳伞的时间都差点没有。 更让人警醒的是,连俄军最先进的苏-35S战机也没能幸免。2022年4月,一架苏-35S在伊齐姆附近被击落,残骸里发现它挂载的竟然也是非制导火箭弹。 苏-35S的雷达能看200公里远,本来能在超远距离打空战,结果为了扔火箭弹,硬是飞到乌军防空圈里送死,这不是暴殄天物是什么? 后来俄军学乖了,给战机换上射程50-70公里的滑翔制导炸弹,不用低空冒险,损失立马就降下来了,这对比再清楚不过。 俄军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咱们的歼20可不能重蹈覆辙。歼20是隐身战机,最大的优势是能悄无声息摸到敌人防线深处,靠的是超视距打击和精准突袭,要是挂着火箭弹去低空盘旋,隐身性能全白费,跟俄军的苏-34有啥区别? 有人可能觉得火箭弹便宜、火力猛,但现代战争拼的不是火力密度,是打击精度。歼20的机身弹舱本来就金贵,挂一发火箭弹,就少挂一枚精准导弹,完全是捡芝麻丢西瓜。 现在歼20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确了,新亮相的机腹多联挂架,能在隐身状态下装8枚小直径精准炸弹,比以前多了3倍打击能力。 这种炸弹用北斗导航制导,扔出去就不用管,歼20在敌人导弹够不着的地方就能开火,打完转身就走,根本不给对方防空系统反应时间。 去年有次演习,歼20一次出击就端掉了对方3个雷达站和2个指挥中心,靠的就是这种“点穴式”精准打击,这才是歼20该干的事。 可能有些老伙计觉得,火箭弹打地面目标热闹,看着解气,但打仗不是演戏。俄乌战场已经证明,哪怕战机再先进,只要用错了武器,就是一堆会飞的铁疙瘩。 俄军损失的121架战机里,有八成是因为用了非制导武器被迫低空飞行,这代价太惨痛了。咱们花那么多钱造歼20,不是让它去跟火箭弹“绑定”的,是让它成为刺破敌人防线的尖刀。 歼20的使命是在战争一开始就敲掉对方的眼睛和指挥中枢,靠隐身和精准撕开缺口,而不是挂着火箭弹在低空跟敌人拼消耗。 俄军的战机残骸就是最醒目的警示牌,现代空战早已不是“飞得高、炸得狠”的年代,而是“藏得深、打得准”的较量。 咱们的歼20必须握紧精准制导武器这把利剑,彻底丢掉火箭弹这种过时的作战思路,这才是对国家安全负责,也是对那些为国防事业付出的人最好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