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欧盟委员会宣布了 11月2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的表态炸了锅——不仅直言要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输血”,还高调承诺包揽乌2026至2027年的财政需求,但该方案的法律风险与俄方反制风险尚未充分评估。(央视新闻) 欧盟目前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总额约2100亿欧元,其中1850亿欧元由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持有,构成冯德莱恩方案的核心资金来源。 所谓“承担财政需求”并非全额拨款,而是采用贷款模式:以俄资产投资欧盟零息债券,向乌克兰提供“战后赔偿绑定贷款”,待战后从俄罗斯赔偿款项中抵扣。 据芬兰官方测算,乌克兰2026-2027年资金缺口约1300亿欧元,扣除欧盟此前450亿欧元旧贷抵扣部分,可动用的俄资产规模约1400亿欧元,恰好实现资金匹配。 冯德莱恩的提案面临的关键阻碍来自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位于比利时境内,依据国际法,若欧盟强行动用该笔资产,俄罗斯发起索赔时比利时需承担主要责任。 2024年俄比双边贸易额降至43亿欧元的历史低位,比利时企业普遍期待局势缓和,首相德韦弗明确表示:“若推进该方案,27国需共同承担法律风险”。 意大利、法国随后跟进反对,担忧国际法院裁定方案非法后,欧盟需承担巨额赔偿责任,这一分歧直接暴露欧盟内部的立场差异。 方案中的一项细节凸显欧盟的策略性表态:文件明确“27国100%担保”,但私下已制定绕开匈牙利的备选方案。匈牙利对援乌相关激进措施始终持反对立场,必然不会签署该方案。 欧盟测算显示,匈牙利GDP仅占欧盟1.5%,即便不参与,剩余26国也可覆盖担保份额。 这一“形式统一”的策略曾在2023年对俄石油禁运时使用,当时匈牙利获得豁免,却导致其他成员国油价成本上升12%。此次重复此前策略,将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裂痕。 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已超出口头警告范畴。11月16日俄罗斯驻比利时使馆明确表示,若欧盟动用被冻结资产,将实施“对等反制”。 2022年俄罗斯已冻结欧盟企业在俄资产300亿欧元,若方案落地,俄方大概率扩大冻结范围,德国西门子在俄工厂、法国道达尔能源项目均可能被纳入。 能源领域的反制手段更具威慑力,尽管欧盟进口俄气占比从40%降至9%,但化工、钢铁等行业仍依赖俄罗斯低价煤炭,若俄方断供,德国工业成本将上升15%,对刚走出经济衰退的欧盟构成重大冲击。 动用冻结资产援助冲突方并非创新举措,历史上多个案例均以失败告终。二战后盟军冻结德国资产用于战后重建,因缺乏明确法律依据,被西德诉至国际法院,最终盟军支付230亿美元诉讼费。 1990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冻结伊拉克资产援助科威特,引发全球能源企业对美元信用的质疑,当年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8%。 冯德莱恩在表态中强调方案“可行性”,却未提及这些历史教训,法律层面的隐患未得到充分化解。 从军事层面分析,即便该笔资金顺利到位,也难以填补乌克兰的战场需求。2025年乌克兰军方报告显示,前线日均炮弹消耗量达1.2万发,而欧盟炮弹产能仅能满足60%,缺口部分需从韩国、土耳其采购。 更关键的是,乌东战场已形成阵地战态势,突破俄军防线需至少1000辆主战坦克和500架战机,相关装备采购资金未纳入此次财政援助范畴,冯德莱恩的承诺实际缺乏实际支撑。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德国对乌援助累计170亿欧元,相当于每个德国家庭承担额外税负320欧元,民众抗议“优先保障民生”的集会已发生12次。 法国的立场更为明确,马克龙向冯德莱恩明确表示,2026年援乌预算增幅上限为5%,超出部分难以通过国民议会审批。 外界对美国支持欧盟该方案的认知存在偏差,实际美国采取观望态度。美国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仅300亿美元,且从未提出动用计划,反而持续推动欧盟先行落实。 这一策略的核心考量在于:若欧盟因非法动用资产陷入法律纠纷,美国企业可趁机抢占欧盟在俄市场份额;若俄方实施能源反制,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价格可提升30%。 11月26日美国国务院仅表态“支持欧盟自主决策”,未提及任何风险兜底承诺,战略意图十分清晰。 冯德莱恩这一表态的本质,是借助反俄立场掩盖欧盟的战略困境:既希望通过援乌遏制俄罗斯,又缺乏持续投入的财政能力;既试图维持联盟团结施压,又无法消弭内部立场分歧;既想通过法律擦边球突破资金瓶颈,又无力承担后续风险。 2026年若乌克兰战场未出现突破性进展,欧盟将面临两难抉择:要么违背承诺导致乌克兰信任危机,要么持续加码引发内部更大动荡。 地缘博弈的实践表明,缺乏实力支撑的公开表态难以持续,若无法解决核心矛盾,欧盟的承诺或将逐步失去国际公信力。 信息来源:冯德莱恩再提利用俄被冻结资产向乌提供保障 央视新闻2025-11-26 19:16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