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这声提醒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中日之间那些围绕钓鱼岛巡航、东海油气田开发的摩擦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11-26 23:36:04

/俄媒这声提醒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中日之间那些围绕钓鱼岛巡航、东海油气田开发的摩擦,看着是双边的领土和资源博弈,实则早就成了美西方套在中国身上的地缘陷阱,一旦真的爆发冲突,中国要面对的绝不是日本这一个对手,而是一整个攥着军事、经济、舆论多张牌的 “围攻联盟”,这些看不见的刀子可比真枪实弹的炮火难防多了。 先看军事层面,日本现在敢在东海频频试探,背后全是美西方给的 “底气”。日本 2025 年的防卫预算已经冲到了 9.9 万亿日元,占 GDP 的 1.8%,再补一笔补充预算就能达成占 GDP2% 的目标,这五年的防卫总预算更是高达 43 万亿日元,是以往的 1.5 倍还多,这些钱全花在了导弹研发、装备升级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在为冲突做准备。 而美国早就把话挑明了,钓鱼岛在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里,一旦中日在这上面动手,美国就会依照条约 “采取行动”,这哪儿是双边冲突,分明是给美国直接介入找好了借口。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还拉上了欧洲的 “小伙伴”,2024 年 11 月就和欧盟敲定了 “安全保障及防卫伙伴关系” 协议,不仅要新设局长级安全对话,还约定自卫队和欧盟海军每年联合训练,德国已经明确要派陆军参加美日的 “离岛夺控” 演练,英国的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 2025 年也要抵日演训,法国更是要接收日本航空自卫队人员搞太空军事合作。 北约也来凑热度,和日本共享机密情报专线,把合作项目从 16 个扩到 20 多个,甚至要把北约元素融入日本年底的 “利剑” 演习,这分明是要把欧洲的军事力量拉到亚太,给中日冲突添柴加火。 经济上的围堵更是阴险,美西方早就布好了局,就等冲突爆发后收网。美国牵头搞的 “芯片四方联盟”,把日本、荷兰绑在一条船上,专门针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下黑手。 日本 2025 年 4 月直接升级了出口管制,把尖端芯片、量子计算机技术还有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这些关键材料都列进了限制清单,而中国市场消化了日本半导体设备 30% 以上的产能,他们宁愿自己企业受损也要配合美国的封锁。 荷兰的 ASML 更是被美国压着脖子,不仅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不让卖,2025 年连中端 DUV 光刻机的出口审批都延长到 120 天,还卡着维护零部件的供应,中国手里那 800 台左右的 ASML 光刻机,现在已经面临着 “没零件修、没技术维护” 的困境,真要是冲突爆发,这些价值上千亿的设备可能就成了废铁。 欧盟也没闲着,搞了 430 亿欧元的芯片法案,还升级到 2.0 版本,补贴本土产业的同时,明确要防中国市场渗透,甚至要限制关键矿产的单一供应国占比,说白了就是要切断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上下游联系。这种经济封锁比炮火还狠,直接戳中了产业升级的要害,一旦产业链断裂,影响的可不只是军工生产,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 舆论和规则层面的围剿同样棘手,美西方早就准备好了一套 “话术” 和 “规则” 来给中国扣帽子。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上任就发表涉台错误言论,打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承诺,故意挑起对立,而西方媒体虽然嘴上说 “不明智”,却暗地里炒作 “中国威胁论”,法国《世界报》就阴阳怪气地说日本右翼在 “煽动国民不安以正当化军备扩张”,看似批评日本,实则把矛头指向中国。 更恶心的是,美西方还在国际组织里抱团,试图把中国排除在规则之外,上合组织开会强调要反对集团化对抗,可美西方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双边协定、联盟机制构建排他性的圈子,把技术、贸易、安全都变成打压中国的工具。 他们还擅长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把正常的产业合作说成 “安全威胁”,日本限制半导体出口打着 “防技术军用化” 的幌子,美国制裁中国企业拿 “国家安全” 当借口,这套双重标准玩得炉火纯青,一旦冲突爆发,中国很可能面临全方位的舆论抹黑和国际孤立。 说到底,美西方布的这个 “围攻局”,就是要让中日冲突从双边摩擦升级为多边对抗,用军事威慑牵制中国的国防力量,用经济封锁打断中国的发展节奏,用舆论围剿孤立中国的国际环境。 日本不过是这个局里冲在前面的 “马前卒”,拿着自己的国防预算和地缘利益当赌注,换美西方的支持。而那些看似和中日冲突无关的欧洲国家,之所以踊跃参与,无非是想借着美国的势力分一杯羹,同时遏制中国的崛起。 这些风险远比直接的炮火更棘手,炮火能看得见、防得住,可这种多维度的围堵,渗透在产业链、国际规则、舆论场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发作就会让中国腹背受敌。俄媒的提醒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戳破了美西方的真实图谋,让我们看清了中日冲突背后那张大网,这可比单纯的军事对峙要复杂得多,也凶险得多。

0 阅读:47
回顾过往读历史

回顾过往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