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最近抛出个硬核判断:中国要是被卷进冲突,面对一群国家的联合施压,唯一能镇住场子的办法,就是亮出绝对实力,让挑衅的一方疼到不敢再来,只有让对方付出惨痛代价,才能真正刹住纷争,换来真正的尊重和长久安稳。 俄罗斯媒体这话可不是瞎说的,他们自己就有过切身体会,俄乌冲突都打了三年多了,一开始的时候,西方国家又是给乌克兰送武器,又是对俄罗斯搞各种制裁,那架势就是要把俄罗斯往死里整。 俄罗斯一开始可能想着别把事儿闹大,就没把狠话撂得太实,对西方的挑衅也没太强硬地反击,结果西方那些国家一看俄罗斯好像好欺负,越搞越过分,连一些小国家都敢跟着起哄,对俄罗斯指手画脚。 后来俄罗斯在战场上可就不手软了,他们拿下了库皮扬斯克这些关键的地方,在导弹攻防战里也打得干脆利落,让西方国家看到了俄罗斯的厉害,这一打,西方国家就开始松劲儿了,甚至还传出美国和俄罗斯在搞“秘密对话”的消息。 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儿,在国际政治这个大舞台上,你要是表现得仁慈、软弱,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就会变本加厉地来惹你,你给对方留的余地,很可能就会变成对方捅你的刀子。 俄罗斯媒体所提及的“绝对实力”,并非仅指航母、隐形战机这类直观可见的硬核装备。 先说军事方面,中国海军的总吨位都快到300万吨了,在全球那可是排第一的,而且中国还有完整的自主造船工业链,想造啥船就能造啥船,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更厉害的是中国还有“海上民兵”,就是那些渔船和渔民。 中国有将近15万艘渔船,500万渔民要是真打起仗来,这些渔船和渔民马上就能变成辅助防卫的力量,海上防御的纵深一下子就拉满了。 科技方面,中国也是越来越牛了,以前中国老是追着别的国家跑,现在好多领域都能和别人并着跑,甚至还能领着跑,就拿华为来说吧,被美国极限打压,可人家自己搞研发,硬是突围出来了。 还有国产大飞机C919,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让中国在航空领域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成就可都是被压力逼出来的创新。 就算外面有国家搞制裁,中国也能靠自己庞大的内需市场扛住冲击,现在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快接近70%了,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俄罗斯媒体说“打疼挑衅者”,但中国可不是那种好战的国家,中国的目标不是为了和别人争强好胜,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就拿南海问题来说,中国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希望大家先别吵吵,一起把南海的资源利用起来,实现共赢,可有些国家就是不听,非要搞什么“自由航行”,还拉拢外部势力来介入南海问题。 要是中国真被这些国家逼到动手了,那肯定不是为了打架而打架,中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那些国家:中国的底线是碰不得的,你要是真惹急了中国,那代价你可承受不起。 这种“打疼”不是为了树立敌人,而是为了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换来一个安静的发展环境,就像两个人吵架,你要是光用武力把对方打服了,对方心里肯定不服气,以后还会找机会报复你。 但要是你能通过好好说话,把问题解决了,对方才会真正心服口服,中国一直主张“对话协商”,不是光嘴上说说,而是因为动武根本解不开根本的矛盾。 俄罗斯媒体的判断只说对了一半,实力确实是止战的底气,没有实力,肯定会被别人欺负,就像一个人要是没点本事,别人就会随便欺负你,但光靠实力也不行,要是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那就会树敌越来越多,最后把自己孤立起来。 真正的长久安稳,得让对方不敢动手,更要让对方不愿动手,这就需要智慧和格局了,中国这些年一边在筑牢国防根基,让国家的实力越来越硬。 一边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各国都能一起合作、一起发展,这就是两手准备,硬实力能扛住别人的施压,软实力能融通分歧。 比如说“一带一路”,已经联结了135个国家,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去中心化,让世界各国都能在合作中受益,在数字贸易、绿色标准这些新兴领域,中国也积极参与,重新塑造全球规则,这些都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智慧和合作。 国际政治可不是电子游戏,按个键就能把问题都解决了,每走一步都得算着风险,还得想着长远的发展,中国现在走的就是合作共赢的路子,但也从不怕在关键时刻“亮出底牌”。 未来中国还得继续练好内功,既要让实力更硬,也要让智慧更亮,这样才能在这复杂的国际棋局里稳稳地坐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