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并发症不止肺炎,如何发现端倪在“黄金48小时”实现自救?】2025

沂蒙山上匹狼 2025-11-25 18:39:42

【流感并发症不止肺炎,如何发现端倪在 “黄金 48 小时” 实现自救?】2025年秋冬,流感真的来得又猛又早。某急诊科医生透露:流感人群大多是抵抗力差的学生,目前我们医全是持续高热不退的患儿,从接诊到现在屁股没有离开过椅子,原地裂开,我快扛不住了......国家疾控中心已明确预警:今年流感高峰将在12月中下旬至2026年1月初达到顶峰。而真正让儿科医生“原地裂开”的,不是普通的感冒。★图:2025年第46周(11月10日—11月16日)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不少人疑惑:“流感不就是感冒吗?怎么会这么严重?”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差距,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症状轻、病程短,熬几天就能好转;但流感是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仅会导致高烧、咳嗽等症状,更可怕的是它可能诱发多种致命并发症,尤其是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悲剧。今天,我们就来详细阐释流感并发症的 “隐形陷阱”,教你抓住 “黄金 48 小时” 实现自救,别让小感冒变成大危机。 流感病毒 “家族谱”:谁才是最危险的 “狠 角色”?要对付流感,先得认清我们的 “敌人”。流感病毒家族主要分甲、乙、丙、丁四型,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天差地别,其中甲型和乙型是导致人类流感流行的 “主力”:甲型流感:最常见也最 “凶险”,能感染人和多种动物(比如鸡、猪),不仅症状明显,还会不定期引发全球大流行(比如曾经的 H1N1 流感)。它的表面基因容易变异,一旦出现新的亚型,人体几乎没有免疫力,很容易大规模传播。乙型流感:主要感染人类,少见感染动物,对人类威胁也很大,但不会引发全球大流行,多在局部地区传播。不过要注意,乙型流感中的 Yamagata 系(BY)自 2020 年 3 月后就没在全球监测到,目前流行的主要是 Victoria 系(BV)。丙型流感:症状较轻,对人类威胁小,很少引发大规模流行;丁型流感则主要感染动物,目前还没发现人感染的病例。除了人类流感,动物流感(比如禽流感 H5N1、猪流感 H1N1v)也不能忽视。虽然它们一般不感染人,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 “跨越物种屏障”, 一旦变异或重配后能在人体内复制并传播,就可能引发人间流行,甚至大流行。我国每年冬春季是季节性流感的流行高峰,南方地区夏季还可能出现小高峰。眼下正是流感高发期,提前了解这些 “敌人” 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防护。 不止肺炎!这5种流感并发症,每一种都可能致命提到流感并发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肺炎,但其实流感的 “破坏力” 远不止于此。病毒可能侵袭全身多个器官,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以下这 5 种并发症堪称 “死亡黑名单”,必须重点警惕:1. 肺炎:流感最常见的 “夺命杀手”流感病毒会直接攻击肺部,引发病毒性肺炎;也可能因为流感削弱了免疫系统,让细菌 “趁虚而入”,引发细菌性肺炎(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情危重)。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这也是大 S 去世的直接原因。2. 心肌炎:悄悄 “偷袭” 心脏的 “隐形刺客”病毒可能突破呼吸道,侵犯心脏引发心肌炎,导致心肌损伤、心力衰竭,甚至心律失常。很多人早期只觉得胸闷、乏力,以为是流感后的疲惫,等到症状加重时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 脑炎 / 脑膜炎:攻击神经系统的 “狠角色”流感病毒还可能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炎或脑膜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这种并发症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病死率很高,即使治愈也可能留下后遗症。4. 继发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后的 “连锁反应”流感会让免疫系统 “自顾不暇”,细菌容易趁机感染身体其他部位,比如中耳炎(儿童常见)、鼻窦炎、败血症等。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旦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咳脓痰等症状,要警惕是否继发了细菌感染。5. 多器官衰竭:极端情况下的 “终极灾难”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人群中,流感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肺、心、肾等多个器官同时衰竭,这是流感最严重的后果,死亡率极高。身体 “报警” 信号: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硬抗流感并发症虽然可怕,但早期并非无迹可寻。身体会通过一些 “红色警报” 提醒我们,一旦出现以下症状,说明可能已经出现并发症:1.高烧不退或反复:体温超过 39℃,持续 3 天没好转,或者退烧后又再次发烧 —— 这可能是肺炎、继发细菌感染的信号。2. 呼吸困难或胸痛:呼吸急促、喘气费力,甚至出现胸痛,尤其是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要警惕肺部或心脏问题。3. 持续呕吐或腹泻: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严重时可能引发休克。4. 意识模糊或嗜睡: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可能是脑炎或脑膜炎的早期表现。5. 皮肤发紫或苍白:皮肤、嘴唇发紫(缺氧),或面色苍白、湿冷(休克前兆),这是身体严重缺氧或循环衰竭的信号。这些信号就像身体的 “求救灯”,一旦亮起,别抱有 “再等等”“再熬熬” 的心态,及时就医才是保命关键。黄金 48 小时核心:用药 + 护理,双管齐下防重症流感的 “黄金 48 小时” 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此时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及时干预能快速降低病毒载量,显著减少并发症风险。这一步的核心是 “科学用药 + 规范护理”,两者缺一不可。用药方面,抗流感病毒药物是关键,而非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帕拉米韦等。奥司他韦应用最广泛,适用于 2 周龄以上儿童,有胶囊、颗粒、干混悬剂三种剂型,需根据孩子体重调整用量,连续服用 5 天;玛巴洛沙韦适合 5 岁以上儿童,只需口服一次,用药依从性高,还能减少家庭内传播;帕拉米韦则需要静脉给药,适合重症或无法口服药物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有基础疾病的孩子用药要格外谨慎:奥司他韦不推荐用于肾功能损害需透析的患儿,扎那米韦在哮喘患儿中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需慎用。家长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护理方面,轻症患儿可居家隔离,但要做好这几点: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多喝水,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房间定时通风,保持清洁;孩子咳嗽时用纸巾或衣袖遮盖口鼻,及时清理污染物;家庭成员尽量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就医。总之,流感并不可怕,但并发症的危害不容小觑。对家长来说,牢记 “早识别、早用药、早护理” 的原则,抓住黄金 48 小时的自救窗口,同时做好日常预防,就能最大程度保护孩子免受流感伤害。参考资料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患者与公众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4, 39(12):896-90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41028-00692.(转发-儿科新前沿 来源 : 梅斯医学 原创: 梅斯医学)1

0 阅读:0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