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日纷争,日本网民喊出“抵制中国大米”;话音未落,中国米已被抢光   事实

顾议史实 2025-11-25 17:15:27

因中日纷争,日本网民喊出“抵制中国大米”;话音未落,中国米已被抢光   事实摆在眼前,日本现在正面临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米荒”。   2025年大米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5公斤原价3000日元的米,现在轻松就飙到4300日元以上,连东京的主妇都开始算计每一粒米值不值吃。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单是天气变脸,背后还有一整套让人头秃的系统性问题。   2023年开始的极端气候导致日本本土稻米产量大幅下滑,全年只收了661万吨,连历史峰值的一半都不到。   再加上农协的垄断式流通体系,层层加价,价格一飞冲天,而日元这几年简直像坐滑梯一样贬值,进口物价水涨船高,通胀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中国大米以“物美价廉”杀入战场,成了不少日本家庭的救命稻草,价格只要本土米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质量却能打。   东京和大阪的超市出现抢购潮,部分商家不得不贴出限购通知,关西地区进口米占比甚至突破了25%,在钱包和“民族自尊”之间,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了填饱肚子。   虽说网络上不少日本网民高喊“抵制中国大米”,但看看超市货架和购物车,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社交平台上一些声音大肆渲染“中国大米农药超标”“有毒塑料米”等谣言,甚至有人喊出“宁愿吃空气也不吃中国米”的话。但现实早就啪啪打脸。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非常扎眼:日本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中国的6.2倍,而中国大米的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出口用米更是层层检测,几近严苛。   更讽刺的是,日本农协竟被爆出暗中进口中国米,再贴上“国产高端米”的标签高价出售,一边抵制,一边赚得盆满钵满。   而网友那边,搜索“中国大米”的热度暴涨了380%,东京、大阪的多家门店凌晨开门前就有人排队抢购。   有人甚至在社交平台晒出抢到中国米的“战利品”,配文:“没办法,太香了。”这场“口嫌体直”的大戏,已经成了网友热议的社会现象。   把镜头拉远一点看,这场“抢米”风波背后,其实暴露的是日本农业政策的深层困境,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8%,但政府多年来为了守住“大米是民族象征”的心理高地,设下了高得离谱的进口关税,最高甚至达到778%。   这就像在自己家门口筑起一道墙,结果发现里头连米都快不够吃了。   更头疼的是,日本农业人口严重老龄化,60岁以上的农民已经占到六成,年轻人不愿种田,耕地空着,减耕政策反而让本就吃紧的产量雪上加霜,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贵、少、难吃。   而中国这边,靠着机械化种植、智慧农业和严密的食品溯源系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像五常大米,已经在广岛的食味品鉴会上击败了“越光米”,拿下金奖。这不是一次偶然,而是产业现代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这场“抵制与抢购”的反差,其实给了我们一个现实又扎心的答案: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情绪可以很激烈,但肚子的问题得靠理性解决。   日本民众这次“嘴上抵制脚下抢购”的行为,不只是幽默,更是一种无奈,当工资连续9个月下降,物价却只会上不下,超市里的每一个决定,都变成了生存选择。   这也提醒各国政府,搞“闭门造车”的保护主义,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增强供应链弹性、提升农业效率。靠高关税和情绪消费,根本挡不住现实的洪流。   当日本网民喊出“绝不吃中国大米”,结果却在超市门口排队抢购,这场“现实打脸”的戏码,不只是笑谈,更是时代的隐喻。   在经济压力面前,情绪终将退场,理性才是主角,谁能用良心和技术种出便宜又好吃的米,谁就能赢得市场,毕竟,饭碗里的东西,骗不了人。 信息来源:日本人“饿死不碰中国米”?——澎湃新闻

0 阅读:90

评论列表

JASON

JASON

2
2025-11-25 17:46

不用抵制,咱们不卖你了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