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11月24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说,她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没

史鉴奇谈 2025-11-25 15:16:10

日本媒体11月24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说,她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没有机会与中国总理李强交谈。有日本外交部官员称,日中对立升级尚未达到顶点,双边关系最长可能需要四至五年时间才能恢复。   这种论调,与其说是客观分析,不如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态。   高市早苗没机会和李强总理交谈,这件事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G20峰会是什么场合?那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坐下来谈合作的平台。   如果两国关系真的只是有些小摩擦,那么一场场边的简短会晤,哪怕是握个手、点个头,都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连这种最基本的外交互动都未能发生,只能说明中日之间的冰层,比外界想象的要厚得多。   日本外交官员那句“对立尚未达到顶点”,听起来简直像是在自我预言。他似乎在暗示,未来日本还准备采取更多措施,让两国关系继续下滑。   这种言论完全违背了外交官应有的职责,外交官的职责是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而不是火上浇油、预言恶化。   这番话暴露出日本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已经放弃了改善的努力,转而采取一种消极对抗的姿态。   至于那个“四到五年恢复期”的说法,更是暴露了日本方面的战略误判。他们似乎认为,中国会在日本的持续挑衅下无动于衷,或者认为时间站在日本这边。   他们把改善关系的责任完全推给中国,摆出了一副“只要你先让步,我们再考虑”的傲慢姿态。这种想法,完全是对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误读。   高市早苗政府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明显的强硬姿态。她频繁发表涉台言论,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加速扩充军备。   这一系列操作,每一步都在踩中国的红线。现在反过来抱怨没有对话机会,这就像一个不停地往邻居院子里扔石头的人,却抱怨邻居不肯开门请他喝茶一样荒谬。   日本外交部的官员放出这种话,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一方面,他们需要向国内选民展示自己的“强硬”,以迎合日本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向美国“表忠心”,证明自己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即便为此牺牲本国经济利益也在所不惜。   这种短视的政治操弄,最终伤害的还是日本自己。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必然会对日本的出口、投资和产业链稳定造成沉重打击。当日本企业因为政治因素失去中国市场时,日本政府那些空洞的口号,能弥补他们的损失吗?   那个“四到五年”的预测,更像是一种拖延战术。日本政府可能希望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深化与美国的捆绑,同时在国内完成军事解套的准备工作。   他们幻想着几年后,手上的筹码更多了,再回头来与中国谈判时,就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种想法,完全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   高市早苗在G20的“失声”,其实是中国态度的一种清晰表达。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对话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诚意的基础上。   如果日本一边说想对话,一边却不断采取损害中国利益的行动,那么这种对话自然无从谈起。中国不缺对话的伙伴,但绝不接受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任何挑衅。   日本外交部官员的言论,也反映出日本政坛一种普遍的焦虑。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了自身地位的相对下降,但又不愿意正视现实,调整心态。   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最简单也最危险的方式——通过制造外部敌人来凝聚内部共识,通过对抗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这种“对抗成瘾”的心态,正在把日本引向一条危险的道路。他们似乎忘记了,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与邻为善,不能正确处理历史问题,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地扩充军备,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全。   中日关系的未来,并不取决于日本官员口中的“四到五年”,而取决于日本能否拿出真正的诚意和行动。   只要日本停止在涉台等问题上的挑衅,停止追随美国搞围堵中国的战略,中日之间的对话渠道自然就会畅通。关键不在于时间,而在于选择。   高市早苗和她的外交团队,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抱怨和预测,而是深刻反思。他们需要想清楚,究竟是要做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建设者,还是要做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   这个选择,将决定日本未来几十年的国运,也将决定中日关系是走向对抗还是走向合作。那个所谓的“恢复期”,从日本拿出正确行动的那一刻起,就可以立刻归零。

0 阅读:37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