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战斗中,一位排长在视度不佳的情况下,用11发子弹消灭了敌人一个重机枪班,创下了击毙7人、击伤1人的战绩,为部队的前进扫清了障碍。 1979年3月初,在越南黄连山省的新寨北山垭口,就发生了这么一场惨烈到让人头皮发麻的战斗。这里头,咱们的基层指挥员,那些排长、连长,真就是拿命在给部队开路。 这地方,神仙来了都得愁 先给大伙摆摆这个“新寨北山垭口”是个什么鬼地方。这儿距离沙巴县城只有8公里半,是通往新寨公路的“咽喉”。越军也不是傻子,驻守这儿的是王牌主力316A师的部队,加上当地的独立营残部,那防御体系做得是滴水不漏。 你看那地形,两边全是悬崖绝壁,中间一条小路蜿蜒穿过。越军在两边的山包上修了无数个明暗地堡,机枪掩体跟连环扣似的,组成了一个多层交叉火网。最要命的是天气,当时那几天,雨水不断,浓雾锁山,白天热得要死,晚上冷得要命,温差能有20度。这种视度极差的环境,对于进攻方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偷袭变强攻,这才是真考验 3月3日凌晨,咱们447团1营接到了死命令:必须拿下垭口,切断公路。营长李继红是个狠角色,决定利用夜色搞偷袭。要是偷袭不成?那就强攻! 凌晨2点15分,部队开始摸黑接敌。几百号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丛林里,还得防着敌人的地雷和竹签,那心里压力得有多大。到了3点10分,尖刀连2连的一个排刚摸进垭口,就被越军发现了。 既然暴露了,那就别藏着掖着了,打! 这一打,那是真惨烈。越军占着制高点,机枪像泼水一样往下扫。2连的战士们被压在坡下,伤亡瞬间就上来了。这时候,就显出咱们基层干部的本事了。 排长冲在最前面,这不是一句空话 在那种视度极佳的情况下,指挥靠吼根本没用,全靠带头冲。文中标题里提到的那种“神枪手”般的战绩,其实就是这场战斗中无数个英雄瞬间的缩影。 当时2连受阻,营长立刻命令1连从侧翼插上去。1连的代理副连长带着2排,采取“小群多路”的战法,硬是顶着火网抢占了10号高地。紧接着,2排在掩护下又拿下了11号高地,一口气摧毁了越军5个火力点。 这里必须得提两个人:1排长余胜利和3排长龙正文。 在后续的冲锋中,部队被敌人的火力死死隔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两位排长,为了给身后的战友扫清障碍,真的是杀红了眼。他们没有任何退缩,在枪林弹雨中带着战士们猛打猛冲。在混乱的战局和极差的视野中,他们靠着过硬的军事素质,硬是把敌人的火力点一个个敲掉。遗憾的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余胜利和龙正文先后中弹牺牲。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把“排长”这两个字的分量,在那片高地上砸得当当作响。 指导员打光了子弹,倒在冲锋路上 这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没有所谓的“战术预备队”了,谁能动谁就得上。 1连指导员严真道,那是真汉子。战斗中他双腿都已经负伤了,按理说该撤下来,可他硬是咬着牙,拖着两条伤腿继续指挥。当冲到越军营房附近时,30多个越军借着火力掩护反扑过来。严真道知道,这时候要是退一步,前面的努力就全废了。 他端起冲锋枪,把自己当成了吸引火力的靶子,对着敌人猛烈扫射,掩护战士们往公路插。最后,这位硬骨头指导员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惨胜:每一米都是血换来的 这场仗,从凌晨3点一直打到中午11点。整整8个小时,1营愣是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彻底切断了公路,完成了战役目标。 战果是辉煌的:毙敌275人,缴获了一大堆武器弹药。但这背后的代价,说出来让人心颤。全营伤亡297人,其中牺牲92人。这不仅是数字,这是近三百个家庭的破碎。资料显示,这是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伤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斗。 有的班打到最后,只剩下那一两个兵;有的连队伤亡率接近80%还在冲锋。你说他们怕不怕?肯定怕。但在那个时刻,为了身后的祖国,为了身边的战友,他们选择了死磕到底。 如今回头看这场战斗,咱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在能见度极低、地形极险、敌人极顽强的情况下,是像那位“用11发子弹消灭一个机枪班”的排长,以及严真道指导员这样的基层指挥员,用极其精准的战术素养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为大部队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们常说“岁月静好”,但这静好的岁月,确实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甚至献出了生命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