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或许真有点着急了,马来西亚部长火

琦琦评过 2025-11-25 11:50:24

[太阳]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或许真有点着急了,马来西亚部长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因设备和人员都来自中国!.   我觉得啊,2025年秋天的时候,马来西亚关丹港那码头可热闹得不行,日本货轮一趟接一趟地跑,一船一船地把重稀土氧化物往日本运。   原来之前相关方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这关丹港就成了日本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的“救命稻草”,可这港口的热闹劲儿,没让吉隆坡那边安心,反而让他们赶紧来了个政策急刹车。   贸易部长滕库・扎夫尔・阿齐兹在国会直接放话,说稀土原材料出口禁令绝对不能变,“咱可不能再干那种只卖便宜矿石的买卖了”。   这看似突然的禁令,背后其实藏着全球稀土产业链里的大博弈,而中国技术在里面就像一把关键的钥匙,能把这困局给解开。   日本对马来西亚稀土搞的这波“抢购潮”,那可是早有计划的,日本本来就是全球稀土需求的大户,以前九成以上的镝、铽这些关键中重稀土,都靠一个地方供应,到了2024年,出口管制一收紧,日本企业库存就撑不住了,最多也就够两个月生产的。   像丰田、松下这些大企业,生产线都差点要停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拉着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莱纳斯一起搞布局,他们在西澳开采稀土原矿,然后运到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的厂里加工。   到了2025年5月,关丹厂的重稀土分离线开始商业化生产,日本双日公司马上就开始大规模进口,才半年时间,就把马来西亚弄成了他们“非相关方供应链”的核心。   可日本的这“胜利”没持续多久,马来西亚很快就发现,自己这是换了个方式被“抽血”呢,虽说每吨能赚几万美元的加工费,但稀土从原矿变成终端磁铁,价值能提升上百倍呢,可这核心利润全被掌握技术和市场的日本企业拿走了。   更让吉隆坡警惕的是,关丹厂看着是澳大利亚和日本合作的项目,可开采设备的核心部件、分离提纯的关键工艺,甚至现场的技术指导人员,都来自中国。   这种“日本下单、马来西亚出力、中国技术撑着”的畸形模式,一下子就把日本想打造“独立供应链”的谎言给戳破了。   马来西亚搞这个禁令,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对资源命运有了新认识,这国家稀土储量有1620万吨,17种稀土元素全都有。   以前他们靠出口资源可吃了大亏,上世纪末的时候,粗放式开采,不仅把环境搞坏了,还一直处于产业链最底层,成了发达国家的“原料仓库”。   现在面对日本的抢货,吉隆坡果断接着执行2024年总理安瓦尔宣布的原矿出口禁令,就算和美国签了关键矿产协议,也坚守红线,就是想逼着外资把高端产能转移过来。   可马来西亚想转型,一开始就绕不开中国,稀土加工那可是个技术活,能把石头变成金子,特别是17种元素全分离,全球就中国掌握成熟工艺。   马来西亚霹雳州有个试点矿山,虽然和中国企业合作了,但受中国稀土提炼技术出口禁令限制,核心工艺根本拿不到。   日本想帮莱纳斯在关丹厂突破技术瓶颈,可他们没有全元素分离能力,好多稀土资源就只能闲着,产品附加值比中国同类企业差远了,这种技术差距,让马来西亚陷入了两难,想深加工没技术,依赖外资又怕被割韭菜。   其实像马来西亚这种困境,在全球好多资源国都不少见,上世纪80年代,巴西大量出口铁矿石原矿,短期是赚了点钱,可错过了钢铁产业升级的机会,到现在还得进口高端钢材。   智利的铜矿产业,长期被外资控制,就算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在铜价波动的时候,一点话语权都没有,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没有核心技术撑着,光靠出口资源,最后就只能在大国产业链里当“打工仔”,马来西亚搞这个禁令,就是对这种命运的反抗。   在我看来,马来西亚的稀土禁令,说白了就是资源国想在产业链里争点话语权,这里面中美日的技术博弈,也把全球稀土格局的真实情况给暴露出来了。   日本想打造“替代供应链”,结果搞得这么狼狈,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把“加工能力”和“技术主权”搞混了,就算能在马来西亚建工厂,没有中国的全元素分离技术和设备支持,还是只能干低附加值的加工活。   这就说明中国在稀土产业链里的核心地位,靠的不是资源垄断,而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壁垒。   美国想拉拢马来西亚搞“去中国化”的矿产链,这算盘也打错了,吉隆坡敢顶着压力坚持禁令,底气不光来自资源储量,还来自对中国技术的期待。   聂纳兹米部长打算去中国申请技术豁免,其实就是看清了“没有中国参与,高端稀土产业根本搞不起来”的现实,这种技术不可替代性,可比单纯卡资源脖子厉害多了。   对中国来说,马来西亚的困境既是提醒,也是机会,技术出口禁令是为了保护国家战略利益,这是必须的。   (信息来源:波士财经-能撇开中国?日本首次从澳洲进口稀土,供应链突围代价高昂)

0 阅读:54
琦琦评过

琦琦评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