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即封门!70万滞留人员成“人肉盾牌”,中日开战撤侨绝非利比亚翻版 为什么说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1-25 10:43:34

开战即封门!70万滞留人员成“人肉盾牌”,中日开战撤侨绝非利比亚翻版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人肉盾牌”。指望日本开放港口让你撤?那简直是与虎谋皮。真正的撤侨,早在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全是命。 很多人把利比亚撤侨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了中日决战的剧本里,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战术误判。在利比亚或也门,解放军扮演的是拥有绝对威慑力的第三方,当地军阀不敢动中国公民,是因为怕招惹大国。但在中日开战的语境下,双方是处于你死我活的交战状态。那时候的东海和日本海,每一寸水面都是导弹封锁区,每一海里都是反舰导弹的杀伤链。让我们的052D驱逐舰去东京湾接人?这在军事上等于自杀,因为军舰进入敌方港口的那一刻,就成了对方岸基火力的活靶子。 日本在冲绳及琉球群岛部署第7岸舰导弹团,4个中队分驻四岛,织就覆盖关键水道的打击网。 12式岸舰导弹射程达200公里,精准扼守宫古海峡,战时可切断我军舰队进出第一岛链的通道。 民用航空在开战瞬间就会全面停摆,领空被双方战机与防空系统覆盖,商业航班寸步难行。 日本早演练琉球12万人撤离,却从未规划外籍人员转移通道,其用心就是把滞留者当作谈判筹码。 利比亚撤侨时,我方与当地各派无直接冲突,而中日交战状态下,任何民用目标都可能沦为攻击对象。 70万滞留人员分散在日本各地,从东京到大阪再到札幌,集中撤离需要跨越战火纷飞的区域。 战时港口会成为首要打击目标,装卸设施被摧毁后,即便突破封锁也无法实现大规模人员登船。 日本自卫队早已在西南诸岛构建防御体系,岸基火力与海空力量联动,形成多层级反介入屏障。 外交渠道在开战初期极可能中断,想通过协商获取撤离许可,无异于指望敌人网开一面。 历史上战争时期的撤侨,无一不是在战前完成主要撤离,战时零星撤离成功率不足10%。 我方军舰若强行突入日本近海,不仅要面对反舰导弹,还会遭遇潜艇与战机的协同打击。 民用船只缺乏防护能力,在导弹密布的海域航行,随时可能被误判为军事目标遭到击沉。 70万人口的撤离需要上千艘船只、数百架飞机,如此规模的行动在战时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日本深知滞留人员的战略价值,会刻意制造撤离障碍,用平民安全牵制我方军事行动。 外交部的“暂勿前往”警告,是基于情报与战略判断的预警,可惜很多人忽视了这道安全红线。 战时的混乱会让社会秩序崩塌,物资短缺、暴力事件频发,滞留人员的生存将面临严峻考验。 军事行动的核心是克敌制胜,不可能为了零散撤离任务改变作战部署,这是残酷的现实。 撤侨的最佳窗口永远在战争爆发前,心存侥幸留在潜在交战区,就是把命运交给不可预知的战局。 国家强大能提供撤侨能力,但无法对抗战时的客观限制,珍惜和平、听从预警才是对自己负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

猜你喜欢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