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惹日本了,他们现在很愤怒,否则后果承担不起!” 看到大陆在日本家门口实弹演习,台湾前立法院院长,蔡英文办公室秘书长苏嘉全急得跳脚,但他说的恰恰相反,现在承受不起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先看最实在的经济账,2024 年中国 GDP 冲到 18.77 万亿美元,日本才 4.03 万亿,足足差了四倍多。 最狠的是发展势头,2019 到 2024 这五年,中国经济硬生生多了 36 万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冰冷数字,相当于凭空再造了一个完整的日本经济体,底气摆在这明明白白。 而日本呢?2025 年第三季度实际 GDP 按年率跌了 1.8%,又一次摔进负增长的泥潭。这不是偶然,是产业、资源、市场全方面掉链子的必然结果。 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车企,现在日子难过得很。2025 年四季度,丰田因为供应商事故直接停摆,7.6 万名员工没事可干,这已经是它当年第三次大规模停产了。 更惨的是出口,日本汽车对华出口同比暴跌 58%,本田、日产在华销量也跟着腰斩,曾经的市场份额被中国新能源车抢得一干二净。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年卖出上千万辆,全球每两辆新能源车里就有一辆是中国造。而日本车企还在燃油车和混动里打转,电动化转型慢得像蜗牛,等反应过来时,中国品牌已经把市场占满了。 2025 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巅峰时的 21.6% 跌到 11.2%,不少日企只能收缩战线,三菱汽车干脆直接退出了中国整车市场,坦言在这赚不到钱了。 半导体领域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前日本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限制光刻胶等关键产品对华出口,以为能卡住中国脖子。 结果2025 年日本对华光刻胶出口暴跌 89%,信越化学这些巨头利润大减,市场份额从 90% 跌到 10%。而中国本土光刻胶快速崛起,良率直奔 98%,硬生生把被卡的脖子挣了回来。 资源上,稀土是新能源、半导体的核心材料,日本 60% 都要从中国进口,就算想通过东南亚绕路,最后还是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还有镓、锗这些战略材料,日本 90% 以上依赖中国供应,一旦断供,很多高端工厂就得停工。 反观中国,日本市场在我们的外贸版图里只占 7%,就算有波动也影响不大。 但日本不一样,中国是它连续 16 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贡献了它 GDP 的 3.6%。上海一地就有超 5000 家日企,优衣库、无印良品这些品牌,早就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钱包。 现在的日本企业,呈现出明显的 “K 型分化”。那些做大众消费、传统制造的日企,要么撤退要么收缩;就算是加码投资的,也只能挤在高端零部件、新能源这些细分领域,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全面领跑。 苏嘉全看不清这些现实,还在炒作 “日本愤怒”,说白了就是为 “台独” 分裂活动搅浑水。他高估了日本的实力,也低估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而当下,日本该做的是认清现实,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而不是跟着别人瞎晃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