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经说:“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25 00:56:09

毛主席曾经说:“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一点的好”。 汪东兴老年时,有个谁都劝不动的小习惯。 毛主席生辰、忌辰,准时拎着花去纪念堂,脚慢了,人也要去。 回到家,照例煮一锅面,说是给毛主席“过日子”。有人问他回忆录为啥不卖给出高价的外国出版社,他只抛一句,版税少点没啥,将来好抬头见毛主席。 这个看上去有点“轴”的老头,当年从什么地方走到毛主席身边的,得往回翻很久。 江西弋阳县清湖乡,穷得出名,一九二九年他在那儿参加革命,一九三一年入团,一九三二年入党,一头扎进红军。做过排长、指导员、野战医院政委,跟着队伍长征,到了陕北,在两延河防司令部、八路军卫生部、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中共中央社会部轮番干活。 头衔不算耀眼,却是一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那种人。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军压到延安,中共中央准备撤离。 毛主席从一堆干部里挑人,把汪东兴调来,挂上中共中央机关直属队三支队副参谋长、党总支书记、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 这个时候,谁负责安全,等于谁替中央兜底。 临撤离那几天,他天天围着地形打转。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是坐车走还是骑马走,他追问得很细,听说走汽车,就想到机场正在挖壕沟,必须先去打招呼,留出一条道,不然队伍开到跟前就得原地干耗。 王家湾一带,他和刘辉山、古远兴、龙飞虎这些警卫骨干踩遍山头,认准制高点,在山顶挖工事,白天暗哨,晚上加岗,驻地周围撒流动哨,大路上不乱查证件,做到外面看着松,里面绷得紧。 那场有名的阻击,就是在王家湾。 中央要转移,毛主席还坚持要亲眼看见敌人再走,任弼时急得直劝,周恩来说不如找人替主席盯着。毛主席回头一句:“汪东兴,你敢不敢留下来等敌人?”他干脆接话,只要主席下命令,就留下。毛主席本想给他一个连,他说一个加强排加几个骑兵就够。 那晚他带着一个加强排和五名骑兵守在山顶,对面是刘戡一个团的前卫。 三次打退敌军,自己只出了一名轻伤,趁着大雨悄悄撤走。敌人清剿王家湾的计划被拖后整整十二个小时,这十二个小时,给中央机关的转移抻出一块缓冲地带。 毛主席后来评价,说这是用极少兵力拖住大股敌人,是拿勇气和脑子换来的时间。 敌人扑了个空,从小河村方向撤回去,毛主席又把一个连交给他,让他尾追,在安塞、延安一线打游击。高家川的三个制高点,他布下伏兵,一个连啃掉敌一个营,还打毁一辆汽车,从车上翻出敌军联络密码本,派两个骑兵急送前委。战斗间隙,警卫连帮老百姓抢收麦子,几次赶跑还乡团,保住八百多担麦子。毛主席听完汇报,说仗要挑着打,该打的打得干净,不该打的就按兵不动,又点了一句,保护八百多担粮食,和干掉八百个敌人一个分量。 一九四九年二月,他护送傅作义从西柏坡回北平,车到滹沱河边,三百米外河面上一群大雁在水里折腾。傅作义让他试枪,他抬枪远射,大雁落水,老军人笑着给了个九十分。 那一刻,别人看到的是枪法,他靠的是多年实战和彭杨步兵学校磨出来的底子。 新中国刚站稳脚,一九四九年年底,毛主席准备第一次去苏联。 出访要保密,不能宣传,沿途从北京到满洲里,桥梁、涵洞、制高点怎么守,毛主席交给汪东兴,让他去和聂荣臻、滕代远、李克农、罗瑞卿几个人研究。 专列前卫车五节,五十名士兵盯着路,后卫车五节既是警卫车又是礼品车,中间主列车十节,毛主席乘坐的公事车里分出四个房间,中间一间是他住,前头一间会客,后面两间给身边人,其他随行的,各归各位。 莫斯科郊外那张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的合影,背后是这一整套安排兜着。 从香山到中南海,再到日常外出视察,他一直在这条安全线的最前头。 中办警卫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公安部八局、九局,中办警卫局局长,总参警卫局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中办主任,这些职务换来换去,有一条没变,中南海的警卫归他管。 中途他被送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到江西当副省长、省委常委,兼农垦厅厅长、劳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副院长,一九六〇年起又任公安部副部长。 一九五五年授少将,一路往上走,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忠诚的肯定。 毛主席评价他,说他“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太会摆道理,又提起“厚重少文”这个说法,还拿汉朝周勃打比方。在毛主席眼里,这样的人不擅长作报告,却适合守大门。 六九年九大上,他成了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一九七三年十大成了政治局委员,一九七五年二月进入中央军委,做到委员、常委。 晚年再看这一串经历,毛主席那句“人还是旧一点的好”就多了几层意思。 对毛主席来说,是用惯了一个人,不愿换新脸;对汪东兴来说,是认准了一个人,一辈子不想改口。每年他拎着花走进纪念堂的时候,外人看到的是一个老干部在怀旧,他心里想的,大概还是那个在王家湾山顶上问他“敢不敢留下来”的身影。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