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用兵准噶尔为何必败无疑?以当时的情况看,大清的实力还不够   谁都知道雍正是

墨韵兰亭 2025-11-24 19:19:21

雍正用兵准噶尔为何必败无疑?以当时的情况看,大清的实力还不够   谁都知道雍正是“抄家皇帝”,十三年里把空虚的国库填得满满当当,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硬招,把康熙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得明明白白。可这位文治一把好手的皇帝,偏偏在准噶尔身上栽了大跟头,到死都没啃下这块硬骨头。不是雍正没本事,实在是当时的大清,压根没足够的实力吞下这个西北巨无霸。   先看清军要对付的对手有多难缠。准噶尔那会儿可不是散兵游勇,首领噶尔丹策零是个实打实的狠角色。他爹策妄阿拉布坦打下的基业,到他手里更是发扬光大,准噶尔汗国都开始从游牧往农耕转型了,伊犁河谷修起了金顶寺、银顶寺,还有专门的行宫,经济实力远比清廷想的厚实。   更要命的是军事,噶尔丹策零搞了个叫“昂吉”的独立军事组织,还组建了一千人的专业炮兵部队“包沁”,不再是只靠骑兵冲的老路子。他连沙俄都敢硬刚,曾把入侵的俄国人赶出去,还派人去俄国要求拆了边境要塞,这种硬气背后,是实打实的军事实力。   再看大清这边的兵,早就不是入关时的样子了。八旗子弟成了一群提笼架鸟的少爷兵,骑马射箭全荒废,不少人上了战场连弓都拉不开,全靠吃老本。雍正只能指望绿营兵,可绿营兵平时操练糊弄,将领多是靠关系上位,真到了西北戈壁,连方向都摸不准。   更坑的是后勤,从内地往阿尔泰、巴里坤运粮,光路上就得走大半年,运十石粮能到前线一石就不错了,剩下的不是被押运兵丁克扣,就是被风沙埋了。雍正虽然攒了点钱,可架不住这种无底洞消耗,打了几年就把国库耗得捉襟见肘。   1731年的和通泊之战,彻底暴露了清军的短板。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带着一万多精锐北路军,想趁准噶尔没防备打个突袭,结果中了噶尔丹策零的诱敌计。准噶尔骑兵先是把清军的粮道掐断,再用“包沁”炮兵轰开清军阵型,骑兵跟着冲阵砍杀。   清军在荒漠里没水没粮,弓箭射完了只能白刃拼,一万多人最后逃回来的不到两千,副将军巴赛、查弼纳全战死了。这一仗把清军的士气打崩了,后来岳钟琪的西路军想支援,也被准噶尔兵牵制得动弹不得。   更关键的是,大清压根没搞懂准噶尔的战术逻辑。准噶尔兵熟悉西北的戈壁和草原,打得了就围歼,打不过就策马远遁,清军的步兵和重炮根本追不上。噶尔丹策零还特别会利用地形,把清军诱到没有水源的盐碱地,再发动突袭。   反观清军将领,要么像傅尔丹一样轻敌冒进,要么像后来的马尔赛一样畏缩不前,准噶尔兵就在眼皮子底下逃跑,马尔赛愣是按兵不动,气得雍正直接把他砍了头。   其实雍正心里后来也犯嘀咕,打了几年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把新疆、蒙古的不少牧场丢了。1735年雍正主动提出议和,最后以阿尔泰山为界,把杭爱山以西让给了准噶尔,才算暂时歇战。这不是雍正认怂,而是他看清了现实,准噶尔有稳固的根据地、精锐的军队和能打的首领,而大清的军队腐化、后勤拉胯、将领无能,硬拼只会把家底赔光。   直到十年后噶尔丹策零病死,准噶尔内部为了争位乱成一锅粥,乾隆才趁机出兵把准噶尔拿下。所以说雍正用兵准噶尔的失败,真不是他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当时的大清,实力确实撑不起一场大规模的西北远征。文治能靠铁腕改革见效,可武功得靠实打实的军队、后勤和国力,这些东西,不是十三年就能补回来的。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抬杠

抬杠

1
2025-11-25 18:32

雍正业绩可以了,雍正平定了青海。自此,汉王朝丢失了千年之久的西藏、青海、悬在汉人脖子上2000多年蒙古这把利剑都拿下了,唯有同样丢失了千年之久的新疆没有拿下。冥冥之中留给下代乾隆大展宏图。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