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 简单来说就是: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遭遇爆炸,本该流向德国的能源在波罗的海下飘散得一干二净。 这场巨响抛出了一个老问题:俄罗斯到底是谁,又该靠向哪边?管道断裂的背后,藏着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没放下的“进欧洲”执念。 三百多年前,彼得一世不甘心家乡落后,他一咬牙,亲自挥刀剪掉权贵们的胡须,让大家都改穿西服,不照做还得交税。连建都城都要学欧洲,他从莫斯科跑到涅瓦河边,硬生生堆出个圣彼得堡。 新城建起来了,欧洲风吹进国内,但那股“西方的心”始终跟广阔的亚洲土地扯不清,一边是拼命学着人家,另一边则是骨子里做不了彻底的西方人。这一改,俄罗斯的“拧巴范儿”一直传到了苏联解体。 到了1991年,叶利钦比彼得一世还猛,眼睛盯着西方,经济改革直接照搬美国那一套,指望靠着跟西欧学走上富强路。结果俄罗斯经济直接塌了,大城市中心大学老师连续失业,普通人手里的钱顷刻间变废纸。 叶利钦把希望都压在和西方和解上,可西方只把防线往他家门口不停推进。这让俄罗斯发现,热脸贴了冷屁股,愿望又一次破了产。 俄乌大战添上最后一根稻草,俄罗斯使出看家本事,把命根子天然气卖给欧洲,把德国牢牢绑在自己身上。 可爆炸过后,欧洲能源暴涨,企业四散逃离,而俄罗斯自己每年大把资金没了着落,窟窿补不上后,只能转而寻求东方合作。 2024年,俄罗斯跟中国敲定新管道项目,打算靠西伯利亚资源向东补上老本行的损失。明明管道都炸了,俄罗斯还不甘心,连续放话要修复与西方的老关系,西方却根本理都不理。 这股不死心还体现在同东方合作中,中欧班列七成要经过俄罗斯,2025年头几千个集装箱突然不给放行,摆明是要让这条贸易路线变成讨价还价的筹码。嘴上说着战略伙伴,心里却处处提防,把合作搭档也当成了谈判桌上的牌。 俄罗斯几百年都在搞一个难题,不论变成什么样,都想进西方圈,可结果一次次被现实打脸。它想要欧洲的繁荣,却忘了自己最大优势早就在亚洲。西伯利亚的资源,庞大的腹地,和中国这些大市场,才真正决定了它的未来。 每次西行碰壁后才回望东方,却又舍不得放下那点子西方情结。数百年这样折腾下来,不管左奔右突,最终收获的疲惫和不安,也全写在俄罗斯国家的脸上。 说到底,俄罗斯无法再靠幻想西去求生存,而现实一次次告诉它,西方大门并不会为它打开。也许这次阵痛会让俄罗斯真的停下追西方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真正的根与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