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300军棍

峻辉聊过去 2025-11-24 17:30:38

1926年,张宗昌准备处决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300军棍,可棍字也不会,为了不丢面子,最后的处理方式令部下哭笑不得。 张宗昌出身山东掖县穷苦人家,小时候只在私塾混了没几个月,字认得屈指可数。后来闯关东,干过苦力、淘过金、当过工头,还拉队伍做过绿林好汉,靠着乱世一步步爬上来,先投直系,后转奉系,1925年坐上山东督军位置,手里握着直鲁联军大把兵马。那时候山东地盘肥沃,他横征暴敛,滥发军票,强抓壮丁充数,部队里混杂着白俄残兵和旧日土匪,军纪松垮得一塌糊涂,士兵三天两头开小差成了家常便饭。他对逃兵特别较劲,抓到往往当场严办,目的就是杀一儆百,免得别人跟风。偏偏这家伙大字不识几个,却总爱在人前摆文化人架子,请清末状元王寿彭当教育厅长,拜师学诗,还印过诗集分赠手下,那些诗粗浅得让人直乐,可他自己觉得挺风雅。部队里谁敢笑话,他瞪眼就能吓住一屋子人。 1926年,张宗昌正窝在济南督军府,部队里突然冒出个逃兵,叫李长顺,是炊事班的伙夫,平日老实巴交,谁也没想到他敢溜号。那天开饭点名,李长顺没影儿,战友翻遍营房才知道他早收拾干粮跑了。张宗昌听说后火冒三丈,觉得这事太丢人,立马下死命令追捕,卫队长带人翻山越岭追了两天,总算在个山沟里堵住他,五花大绑拖回来。李长顺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说家里老娘病重,急着回去,没来得及请假啥的。张宗昌哪管这些,挥手让人拿笔墨纸砚过来,要亲自写手令枪毙这小子,好让全军看看开小差的下场。 他卷起袖子,抓笔先写了个“枪”字,歪歪扭扭还凑合,写到“毙”字就卡壳了,笔悬在纸上半天不动弹,脸憋得通红,手下人站在旁边大气不敢出,谁都知道他认字少,可没人敢提醒。他憋了半天,干脆改口,说枪毙太便宜,换成军棍三百下,让他皮开肉绽长记性。结果提笔又写“棍”字,先弄了个木字旁,右边部分死活拼不全,墨汁滴得到处都是。他瞪着眼扫一圈屋里人,干脆把纸揉成团扔垃圾篓,哈哈大笑,说今天喝多了,跟个小伙夫较什么劲,饶了他,赶紧滚蛋。李长顺愣在那儿,还以为听错了,磕几个头爬起来就往外跑,绳子没解开还摔了一跤,卫兵赶紧松绑,他才连滚带爬逃出生天。 这事一下子就在军营传开了,手下军官私下议论,这督军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要人命,一会儿又放人,荒唐得没边。济南城里老百姓听说后,当成新鲜段子到处讲,还编了顺口溜嘲笑他识字少,爱面子爱得要死。那时候张宗昌管着山东,捐税多得数不过来,军队里逃兵照样层出不穷,他抓几个典型杀杀威风,可这种因为写不出字就放人的事,传出去更让人觉得他治军全凭心情,底下人表面服气,私下里摇头叹气。 类似尴尬他后来还碰过几次,每次都强行找台阶下,保住那点督军威风。几年过去,北伐打上来,他兵败逃日本,又偷偷溜回国,想在山东再搅和搅和,结果1932年在济南火车站让人堵住,一顿乱枪撂倒。那逃兵李长顺呢,早没影儿了,谁知道跑哪去了。这段往事到现在说起来,还总让人觉得那年头军阀当道,闹出的笑话多得像过家家,可老百姓苦日子却是一天接一天。

0 阅读:54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