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 如今想找些值得抵制的日货,都变得困难起来——那些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商品,早已被中国制造业的浪潮悄悄替代。 你去家电卖场逛一圈就能直观感受到变化,以前买电视,长辈总念叨索尼的画质、松下的耐用性。现在导购员先给你推的肯定是海信、TCL这些国产品牌。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电视品牌都已经打进日本本土市场了,2024年前九个月,中国电视制造商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快到五成。 单海信一家就占了日本电视市场的40.4%,把索尼、松下都甩在了后面。国内市场里,日本电视的柜台早就缩到了角落里。它们的价格还比国货高不少,功能却没多大优势,普通消费者根本没必要特意选择。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明显,以前街头巷尾跑的都是丰田、本田、日产。那时候遇到中日有摩擦,还能看到有人给日系车贴纸条、划车的极端行为。 现在你再抬头看看,路上跑的新能源车里,十辆有八辆是国产的。比亚迪、埃安、理想这些品牌的门店越开越多。 年轻人买车,脑子第一反应都是国产新能源。日系车不是没努力,可它们的新能源车型要么价格虚高,要么智能化配置跟不上。国产新能源车的续航、智能驾驶、车内大屏这些配置,都比同价位的日系车做得好。大家自然用钱包投票,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一年比一年少。 日用品市场的替代更彻底,以前逛超市,厨房用品区全是日本品牌的保温杯、刀具、餐具。现在货架上摆的都是国产货。就连日本消费者常用的环保餐盒,很多都是中国湖州生产的。湖州企业用竹笋壳做原料,做出的可降解餐盒在日本卖得很火。国内消费者更愿意选这些国产日用品。它们的质量不输日货,价格还更亲民。 数码产品领域也没多少日货可抵制了,以前摄影爱好者都认佳能、尼康的相机。现在普通人拍照全靠手机,国产手机的影像功能早就今非昔比。华为、小米的旗舰机,拍出来的照片质感一点不输专业相机。 就算是专业摄影需求,大疆的无人机、运动相机已经垄断了全球市场。日本相机的市场需求本身就在萎缩。而且国产相机品牌也在慢慢崛起,进一步挤压了日本相机的生存空间。至于手机,日本品牌早就退出中国市场了。当年的索尼爱立信、夏普,现在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过。 不是国人不想抵制日货了,是中国制造业的实力真的上来了。以前抵制日货,多少带点无奈。那时候国货选择少,质量也不如日货。大家只能通过抵制来表达态度。现在不一样了,国货在技术、质量、性价比上都全面超越了很多日货。消费者购物只看产品本身好不好用、划不划算。 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替代日货,还主动出击占领日本本土市场。从电视到日用品,越来越多的国货在日本受到欢迎。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中国制造业用了十几年时间,在技术研发、品质管控上不断发力。才终于让“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智造”。 现在的年轻人买国货,不是因为要抵制谁。他们单纯觉得国货好用、靠谱、有面子。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比刻意的抵制更有力量。所以不是没人喊抵制日货了,是真的没什么可抵制的了。生活里能接触到的日货越来越少,国货早就成了我们的首选。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国家实力的提升。这种变化,比任何一次抵制都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