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场里,挤满了想要回中国的人。有人说:“再不回,就想想1937 - 12 - 13。”这话一下子就唤起了多少人的民族记忆! 最近这段时间,只要去日本主要机场转一圈,肯定能发现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中国面孔猛地多了起来。不是去旅游、不是去探亲,而是急着往回赶。 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有留学生,也有做生意的老乡。大家脸上的表情,有点急,有点慌,有点迷茫。 为啥这风向说变就变?还不是因为最近日本那边社会治安不太安稳,咱中国人在那边遭遇的不顺心事儿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都接连发布了安全提醒,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日本现在不太太平,咱中国人得多留个心眼。 其实,机场里那句“再不回,就想想1937-12-13”,不是吓唬人,而是一种下意识的警惕。对于年纪稍大点的中国人来说,这个日子几乎就是心头的疤。 那一天,南京城遭遇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几十万人无辜丧命。每到这个日子,咱中国人心里就像被火烤了一样,疼得难受。 有些年轻人觉得,历史都过去快一百年了,还总提干啥?其实道理很简单:“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战争的硝烟虽然远去,但民族的伤口不是说愈合就愈合。尤其是在海外,碰到风吹草动,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被唤醒。 机场里那句“1937-12-13”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提醒每个中国人,别忘了自己的根,别忘了曾经的苦难,也别把眼前的危险当成小事。 平时咱中国人在日本旅游、留学、做买卖,都是各过各的,互不打扰。可今年这形势一下子变了。先是外交部发出警告,点名说日本社会治安不靖。 针对中国人的违法案件频发,有的案子到现在还没个说法。紧接着,文化和旅游部也站出来,严肃提醒大家近期不要去日本旅游,已经在日本的要提高警觉。 有网友说:“这年头,连国家都开始提醒了,咱还能不当回事?”这背后其实透露出一个信号:日本那边的安全环境已经不容乐观。 而且,日本领导人的一通涉台言论,更是把气氛推向了紧张。外交场合上的言语,直接影响到咱中国人在当地的处境。 原本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就够敏感了,这下子,大家的神经更紧绷了。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新闻里的“受害者”。 其实很多在日本的中国人,刚过去那会儿,心里一点都不慌。毕竟日本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社会秩序看着还行,大家都觉得能安安心心工作、生活。 可谁想到,日子一天天过去,身边的安全感却慢慢消失了。其实,这种感觉最让人难受。你说,平时都讲“中日友好”。 可真遇到风雨的时候,才知道啥叫“各扫门前雪”。在外打拼的不容易,心里那点安全感如果没了,哪怕赚再多的钱也不踏实。 每次中日关系出现风波,咱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总是瞬间被点燃。尤其是提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大伤口,大家心里都过不去。 每年12月13日那天,咱中国各地都会举行悼念活动,提醒后人别忘了那段历史。现在日本那边风声鹤唳,咱中国人在机场排队回国。 有人说“别再让历史重演”,其实说的就是这份民族自尊和自卫的本能。你想想,谁愿意在外面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老一辈受过的苦,咱不能再吃第二遍。 而且,这不光是情感宣泄,更是一种现实考量。万一真碰上大事,人在外面,人生地不熟,到哪都找不到依靠。祖国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这句话在风雨中才显得更有分量。 “1937-12-13”,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道永远都不能忘的伤疤。南京大屠杀那年,无数中国人惨遭屠戮,血与泪写下的教训告诉咱们:落后就要挨打,忘记历史就会重蹈覆辙。 现在日本安全形势恶化,咱中国人一听到“1937-12-13”这几个字,心里头马上警铃大作。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民族记忆在提醒咱们要清醒、要自重。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咱中国强大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关键时刻,祖国永远是咱们最坚强的后盾,但前提是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意识,不能麻痹大意。 和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咱中国已经大不一样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祖国做后盾,大家才敢于说“回家”。 但强大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现实摆在那,日本那边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谁都说不好明天会发生什么。咱中国人在外面,一定要心里有数,别觉得“天下太平”就万事大吉。 机场里中国人排长队赶着回家,不是胆子小,而是心里有杆秤。安全、亲情、归属感,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1937-12-13”这串数字,是历史的警钟,也是民族的底线。愿咱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都能平安顺利;也希望祖国永远强大,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最坚实的靠山。 这场“归国潮”,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回家,更是一次民族情感的集体回响。愿岁月静好,愿伤痛不再重演,愿咱中国人永远有家可归、有国可依。 参考资料: 《1937年12月13日!我们不能忘不敢忘》——北京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