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

溪边喂鱼 2025-11-24 14:04:26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速印度与日本双边 合作的方式。 印度总理莫迪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时表示,两国正致力于加强彼此的关系。 说句实在的,这场G20期间的会晤绝非偶然寒暄,而是印日“各取所需”的战略对接——就在三个月前,莫迪访日时刚敲定日本未来十年10万亿日元(约合4867亿元人民币)的民间投资计划, 如今高市早苗上任后第一时间与莫迪碰面,本质是要把纸面承诺转化为实际动作。双方嘴里的“加强关系”,背后藏着经济互补的算计,更透着地缘博弈的小心思。 经济上的互相需要早就摆上了台面。印度急于打造“全球制造中心”,半导体、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缺技术、缺资金,而日本刚好有成熟的产业积累和闲置产能。 东京威力科创的印度项目负责人瓦伊迪亚·巴拉德瓦杰深有感触,他所在的企业已与印度塔塔集团合作建设半导体工厂,“印度政府和产业界先从传统工艺节点入手, 再逐步向高端芯片迈进,这种务实做法让我们愿意把部分供应链迁到这里”。 对日本来说,印度14亿人的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能对冲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和美国关税冲击,丰田、铃木等车企已砸下百亿美元扩产,计划把印度打造成新能源汽车出口枢纽。 更具体的合作已经落地生根。拖了十年的印度首条高铁项目终于有了新进展,双方敲定引进日本JR东日本研发的“E10系”新干线列车,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行程将从6小时压缩到2小时,24列列车中部分还会在印度本土生产。 绿色能源领域,印度L&T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事联手在古吉拉特邦建年产30万吨的绿色氨项目,产品将供应新加坡船用燃料市场,刚好契合印度“国家绿色氢任务”和日本的低碳转型需求。 银行业也动作频频,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斥资16亿美元入股印度YES银行,成为其最大股东,借此打通了印度中小企业和零售市场的金融通道。 但别光看表面光鲜,这场合作从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地缘色彩。高市早苗刚结束与莫迪的会晤,就立刻高调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印度媒体《欧亚时报》早在此前就力挺日本,叫嚣“中国必须尊重日本军事实力”。 这种默契不是巧合——印度想借日本在台海的动作牵制中国,为边境博弈减压;日本则需要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位置,落实其“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构想。 两国防务合作早已突破底线,不仅建立了“2+2”对话、联合军演等多层机制,还签署了“统一复合无线电天线”技术转让协议,成为日本为数不多的军事装备出口案例。 印度工人拉杰什的经历能侧面反映这种合作的复杂性。他在孟买高铁工地干活三年,见证了项目从征地停滞到逐步推进的全过程,“我们盼着高铁能改善出行,但日本技术的维护成本太高,而且很多核心零部件还得从日本进口”。 拉杰什的困惑道出了印日合作的隐忧:日本承诺的10万亿日元投资尚无具体筹措方案,印度的官僚主义、税制繁杂等问题也让日企头疼。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显示,进驻印度不到十年的日企盈利比例仅60%,中小企业更是不敢轻易入局,毕竟连YES银行这样的大型机构都曾陷入兑付危机,靠印度央行紧急救援才得以存续。 双方的战略错位更难弥合。日本的外交重心始终绑在美国身上,自卫队的指挥系统都预留了与驻日美军对接的部门;而印度坚持“战略自主”,不愿因结盟丧失行动自由。 在核心利益关切上,日本在意东海和朝鲜半岛局势,印度紧盯中印边境和南亚霸权,谁都无法为对方的核心诉求提供实质性保障。 就像“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印日虽年年参与,但印度从未明确承诺在台海问题上支持日本,日本也不会真为印度的边境争端出头。 更值得警惕的是,两国合作频频触碰地区安全红线。高市早苗借会晤造势,将自卫队介入台海合法化,违背《中日联合声明》承诺;印度则通过与日本深化反潜、两栖作战演练,试图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头讨好。 这种把经济合作与地缘对抗捆绑的做法,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中国驻日大使馆及时贴出《联合国宪章》“敌国条款”,就是明确警告:任何突破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印日合作本质是“利益抱团”,而非“铁杆同盟”。经济上的互补能让双方暂时放下分歧,但战略诉求的差异、投资落地的困难、地缘博弈的风险,都让这份关系充满不确定性。 两国想靠联手制衡中国,却忘了合作的根基应该是尊重地区和平与他国主权。一旦突破这个底线,所谓的“加强关系”只会变成引火烧身的隐患。 国家间的合作从来不是零和博弈,更不应以损害第三方利益为代价。 印日若能摒弃地缘算计,聚焦经济互利,或许能实现双赢;但如果执意把合作当成对抗的工具,迟早会被自己的野心反噬。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