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又要回到战略平衡! 莫斯科的表态很有意思。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公开赞同了美国国务卿关于多极世界的说法,认为这和俄罗斯的看法一致。 紧接着,外长拉夫罗夫更直接,干脆邀请美国一起加入多极世界的建设,跟中俄这些国家站在一起。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一份美国文件流出,震动了观察家。文件里针对俄罗斯的28条方案中,第13条尤其扎眼,美国提议,要和俄罗斯联手,去北极开采稀土。 这个提议,瞄准的根本不是乌克兰,而是越走越近的中俄关系。莫斯科,真的会动心吗?这场围绕北极稀土的牌局,又将如何搅动中美俄的格局? 华盛顿的意图,其实摆在明面上。中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5.3%的增长,单一个制造业的体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加起来的总和。 新能源汽车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过去那种加征关税的老办法,越来越使不上劲。 美国人意识到,正面硬碰硬的成本太高,不如去寻找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 而中俄合作,就是这条供应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俄罗斯向中国输送能源,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市场和技术,双方联手绕开了西方的封锁。 美国的北极稀土计划,就是冲着这个合作来的。它的算盘打得很精:俄罗斯坐拥全球约三成尚未开发的稀土资源,但短板在于技术。 现实是,俄罗斯九成以上的稀土矿石,必须运到中国进行加工,然后再高价买回成品。 这恰恰是美国看到的机会。华盛顿的承诺听起来很诱人:美国可以出钱、出技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俄罗斯建立起自己独立的重稀土产业链。 这一招如果真的走通,对美国来说一举两得。它既能掐住中国部分关键原材料的来源,又能让自己逐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但华盛顿的想法,可能还是把事情看简单了。今天的中俄关系,早就超越了“资源换商品”的初级阶段。 到2025年,金砖国家之间使用本币结算的贸易额预计将超过一半。由俄罗斯主导的支付系统,中国是它最坚定的支持者。这种金融层面的深度捆绑,本身就是一道坚固的防线。 更何况,中国在北极地区已经投入了近400亿美元,并且手握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股份。 贯穿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正在将整个大陆的经济脉络紧密相连。 军事层面,类似“安全纽带-2025”这样的联合演习,已经说明双方的互信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而在更深的层面,是中俄两国对于一个不再由美国单方面主导的世界,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 身处牌局中心的俄罗斯,走位向来灵活。普京的风格一贯是务实的,他不会轻易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毕竟这占据了俄罗斯超过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 但他同样不会对美国递过来的橄榄枝完全关上大门。这个提议,可以成为俄罗斯与中国谈判时的筹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俄罗斯正在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加深与印度、中亚国家的关系,以避免自己被简单地归入某个阵营。 所以,美国的北极提议,对俄罗斯而言,是一张可以打出去的牌。它既能提醒中国,不要将俄罗斯的支持视为理所当然,也能向美国展示,自己在全球事务中依然分量十足。 历史似乎总在重演。当年尼克松访华,巧妙地利用了中苏之间的裂痕。但今天的世界不同了,博弈的核心不再是军事对抗和意识形态,而是经济、技术和供应链的控制权。 中国的底气,在于它手里掌握着从稀土开采、分离、冶炼到最终应用的全套产业链。 北方稀土公司已经和华为合作研发永磁电机,金力永磁的产品也用在了尖端的机器人上。 这种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产业生态优势,不是光靠砸钱就能在短期内复制的。美国和俄罗斯想要另起炉灶,难度极大。 因此,美国试图用北极的稀土来拆解中俄联盟,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个举动,只会让本就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微妙,各方会进行更多回合的试探和博弈。 未来的世界,不会是哪两家或三家说了算,是一个多方力量在不断的竞争与妥协中,寻找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这场漫长的角力中,俄罗斯的每一个动作都将牵动全球的神经。但最终决定天平倒向何方的,还是中国自身的硬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