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事儿想想都后背发凉。乌克兰那边的炮火还没停,大家都在算俄罗斯亏了多少,美国赚了多少,结果一扭头,发现旁边那个一直“装死”的德国,TMD站起来了。 2024年德国军费预算直接飙到GDP的2.1%,比去年多砸了近300亿欧元——这笔钱够造600辆“豹2A7”主战坦克,或者给每个德军士兵配3套单兵夜视仪。 七十年前,盟军军官把钢笔塞进德国代表手里时,没人想到那支笔写下的“永不重整军备”,会在今天变成议会文件上的修订案。 柏林总理府的保险柜里,藏着1955年《国防白皮书》的原件,上面用红笔圈着“防卫上限”四个字;现在,这份文件旁边多了份新报告,标题是“欧洲安全领导力建设”。 联邦议院投票那天,财政部长林德纳把咖啡杯往桌上一顿,“特殊时期,债务刹车?先让炮弹飞一会儿。” 民生支出砍了12%,军工订单却追加了47%——这账算得,比奔驰的供应链还精。 有人说这是“应对俄罗斯威胁”,可俄军主力还陷在顿巴斯;那到底是谁的威胁,需要德国把军费堆到欧洲第一? 莱茵金属的工厂里,机床24小时没停过。去年还在生产汽车变速箱的流水线,现在正往外冒坦克炮管——工人工资涨了15%,但附近居民发现,晚上加班的灯光比十年前多了三倍。 华盛顿忙着在亚太搞“小圈子”,驻德美军撤走了1.2万人;布鲁塞尔的官员们突然发现,开会时默克尔那句“我们需要对话”,变成了朔尔茨拍桌子的“德国必须带头”。 以前逛法兰克福车展,满眼都是新能源概念车;今年去,角落里摆着“军用混合动力装甲车”模型,销售经理递名片时特意强调:“这是我们的‘和平产品’。” 短期看,波兰买了德国的“Iris-T”防空系统,法国加急研发第六代战机——欧洲军备竞赛的潘多拉魔盒,是德国亲手打开的。 博物馆里那辆被拆解的V-2火箭残骸还在,外面广场上,新入伍的士兵正背着新式步枪拍照发朋友圈。 1945年的签字笔没生锈,2024年的订单章却盖得比谁都响——这哪里是“站起来”,分明是历史在换种姿势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