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被杀实在不怨。李善长,明朝开国左丞相,韩国公,洪武四年致仕。但是他不甘放下权力,推荐胡惟庸当丞相做自己的代理人,虽不在位,任然以淮西勋贵老大自居。仗着功勋和朱元璋的信任,干预朝政。还曾向汤和借兵建造府邸。 说起明朝开国那会儿,李善长这人绝对是头号文臣,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是后方大管家,管粮管饷管人心。 1368年明朝立国,李善长直接中书左丞相,太师衔,封韩国公,位列六公头名。朱元璋北伐,他留守南京,粮草军饷一条龙保障,立下大功。朱元璋亲笔铁券上写得清清楚楚:朕从草根起家,三尺剑带几千人,在群雄缝隙里混,李善长来投,帮渡江定南京,一两年练几十万兵,东征西讨,他守国转粮供器,从不缺。治理繁杂,和军民无怨言,上天给朕的宝贝,别人不全懂。萧何有粮功,千古传颂,跟你比,萧何不一定强。今天天下一家,你老了,无以为报,封爵禄子孙世袭。除逆谋不宥,其余死罪,你免两次,儿子免一次。 洪武三年大封,李善长排徐达前头,六公五武一文,就他文臣第一。朱元璋还把女儿临安公主嫁他儿子李祺,驸马都尉,皇亲国戚稳了。待遇拉满,田千顷,佃户一千五百家,守冢户一百五十,卫士二十家。朱元璋巡开封,还特许他便宜行事,朝廷事儿全权抓。册太子、立后妃、定礼仪律令,全是他一手操办。 明史说他外宽和,内多忮刻,意思是表面和气,里头阴损刻薄。跟刘伯温议法令,意见不合就破口骂,刘伯温吓得求退。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有冒犯,他上疏弹劾,直接撸职。淮西老乡集团,以他马首是瞻,徐达、汤和、常遇春这些武将都给他面子,他自封老大,呼风唤雨。洪武四年,七十岁了,朱元璋早想换人,暗中问刘基继任,刘基说别动,你这老臣声望高,能稳大局,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不行。朱元璋不听,准他致仕,表面体面,实则赶走。 退休了,李善长不消停,权力瘾上头,举荐同乡胡惟庸接丞相,说这小子干活利索,能帮自己遥控。胡惟庸上位后,两人姻亲加同乡,李善长侄子李佑娶胡侄女,亲上加亲。虽不当官,他在家当淮西勋贵总头目,门生故吏天天上门请示,朝政大事绕不开他。凤阳修中都,他人手不够,直接找汤和借三千兵,汤和老实巴交,不敢不给,士兵顶着太阳给他搬砖砌墙,他坐那儿指手画脚,像土皇帝。朱元璋病十天不上朝,他不闻不问;儿子李祺六天不入宫,被召殿前,还不认错。御史汪广洋弹劾他挟宠自恣,他只被削禄一千四百石,照样宴客拉帮派。 洪武九年,李祺娶公主,婚礼风光,他携家入宫谢恩。可骄纵没收敛,朱元璋看在眼里,忍着。洪武七年,他拉弟弟李存义升太仆寺丞,靠关系。胡惟庸专权乱政,洪武十三年被杀,株连胡党一大堆,有人喊杀李善长,朱元璋说起兵时他第一投奔,我二十七他四十一,心腹股肱,不忍加罪。只削禄警告,说你老了,别跟小吏学诡计,欺朕,该斩但铁券三免,罚一千四百石。李善长呢?没谢恩,继续遥控,淮西旧将蓝玉、陆仲亨、唐胜宗、费聚、郑遇春、黄彬、赵庸这些人,全听他的。朱元璋表面宽容,暗里等把柄升级。 这家伙退休二十年,还不低头。洪武十八年,有人告李存义父子胡党,朱元璋看李善长面子,免死安置崇明,李善长连谢字都没。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北征捕鱼儿海,抓北元俘虏七万多,包括汉人封绩,这人是胡惟庸旧使,往南京漠北传密信。蓝玉和李善长本该借机洗清,可他们串通瞒报,封绩藏军中不上交。洪武二十三年,锦衣卫抓封绩,又拿李佑、家奴丁斌。丁斌本判流放,李善长不服,三疏求情,亲笔写,跪殿外求宽大远亲。朱元璋一看,这老东西党羽多深,根子硬,动用旧人脉求私恩,忍不了。 丁斌下狱,严刑下改口,供李存义出入胡府,胡惟庸派李存义游说李善长起事,李善长先惊说灭九族,后心动不许,又叹老了死后随便你们。胡亲自劝,李善长不许但通贿赂私语。封绩杖下供胡通虏书信,李佑指李善长知情不举。家奴卢仲谦鞭笞下招李与胡密会。御史群弹,李善长铁证如山。 朱元璋定“知逆不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铁券上“逆谋不宥”正好对上,该死两次以上。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七十七岁李善长赐死,全家七十余口妻女弟侄同斩,唯李祺夫妇及孙李芳李茂因公主血脉免。 朱元璋编《昭示奸党录》,张贴全国,警世。次年,王国用上疏鸣冤,由解缙代笔,说李善长勋第一,佐胡成也不过封王纳妃,哪值冒灭门险,老迈子孙一大堆,何苦来。朱元璋哑口,默认冤,但不补。太子朱标劝杀太多伤和气,朱元璋扔刺树干,说去刺你就用,我杀功是为你除患。吴晗考证,胡案初只擅权植党,后加通倭通虏,全是炮制,封绩籍贯改河南,供词锦衣卫编。林贤通倭也捏造。但李善长树大招风,自恃功高,退休揽权,借兵修宅,求情不谢,瞒封绩,淮西集团盘根错节,威胁皇权。朱元璋集权,废丞相,杀功保子孙江山,李善长踩线,死不冤。



圆满
🐦尽弓藏而已,帝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