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被抹引众怒?别急着站队,这背后的真相戳中无数人 最近刷到条新闻,气得不少网友直拍桌子:某地公益墙搞涂鸦活动,几个年轻人花一下午画了超还原的日漫角色,色彩鲜亮、细节拉满,结果转头就被工作人员全抹掉了,理由是“不符合公益主题”。 评论区瞬间炸了锅:“创作者的心血说没就没,也太不尊重人了!”“公益墙难道不能有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太刻板了吧!”可就在大家为创作者抱不平的时候,有张照片悄悄刷屏——被涂鸦覆盖又被擦拭的墙面,残留着各色颜料,几位环卫工蹲在地上,拿着钢丝球蘸着清洁剂一点点搓,手指都被染得五颜六色,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皱纹往下淌。 这一幕让不少人瞬间沉默了。创作者确实委屈,花时间花精力创作,没得到认可反而被全盘否定,换谁都会难受。但反过来想,环卫工的辛苦就该被无视吗?那些难清理的颜料,可能要让他们多加班两三个小时,原本就繁重的工作又添了负担。 其实这事根本不是“支持创作者”和“维护环卫工”的对立。问题的核心,是活动组织方的缺位:事前没说清涂鸦主题边界,让创作者白费功夫;事后没做好衔接,把清理烂摊子的压力全丢给环卫工。创作者的心血值得尊重,环卫工的劳动同样不该被轻视,这两者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我们总习惯为“看得见的委屈”发声,却常常忽略那些“沉默的付出”。就像生活里,我们吐槽外卖送晚了,却没看到骑手冒雨赶路;抱怨小区环境乱,却忘了保洁阿姨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尊重从来都是双向的,既要有对创作者热情的包容,也要有对劳动者辛苦的体谅。热点话题 涂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