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牺牲,送葬途中遗体竟两次从车上跌落,护士郑英察觉异样,

李看明月 2025-11-24 06:06:14

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牺牲,送葬途中遗体竟两次从车上跌落,护士郑英察觉异样,决定查看棺袋,结果当她打开塑料袋那一刻,眼前的一幕令人后怕! 1984年的广西边境,雨下得跟瓢泼似的。送葬的队伍踩着泥泞往前走,灵车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突然“哐当”一声巨响,装着李陶雄遗体的棺袋从车后滑了下来,摔在泥水里。 抬棺的战士们赶紧冲过去,七手八脚把袋子往车上抬,泥水溅了满身。“咋回事?绳子没绑紧?”有人骂了句,重新用麻绳捆了三道,勒得咯吱响。可没走出二里地,车子过一个土坡,棺袋“咕咚”又掉了下来,这次摔得更重,袋角磕在石头上,破了个小口。 队伍里的护士郑英心里“咯噔”一下。她跟李陶雄在同一个战地医院待过,知道这小伙子牺牲得壮烈——三天前的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战友,扑在炸点上,被弹片击中了胸口,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气息。可这棺袋两次跌落,太邪门了。 “等一下!”郑英突然喊住队伍,雨水顺着她的军帽往下淌,“这袋子不对劲,我得看看。” 护送的连长皱起眉:“小郑,别瞎折腾了,陶雄烈士一路走得不安稳,赶紧送他回家吧。” “不行!”郑英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两次掉下来,肯定有问题!要是遗体没处理好,回去怎么跟他家人交代?” 她蹲下身,小心翼翼解开棺袋的绳结。那是个厚实的塑料袋,原本是装医疗器械的,临时用来裹遗体。当她把袋口拉开一道缝,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混着雨水飘出来,她心里一紧,猛地把袋子完全打开——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李陶雄的军装胸口处,还在往外渗血,血水流进泥水里,染红了一大片。更让人后怕的是,他的眼睛竟然微微睁着,嘴角像是还在动。 “他……他还有气?”一个年轻战士吓得后退一步。 郑英颤抖着伸出手,摸了摸李陶雄的颈动脉——没跳动。可她再摸他的胸口,隔着湿透的军装,隐约感觉到一丝微弱的起伏。“快!抬回医院!他可能还活着!” 队伍炸开了锅。连长也顾不上忌讳,指挥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李陶雄往回跑。泥地里的脚印乱成一团,谁都不敢相信,牺牲了三天的人,居然还有救。 回到战地医院,郑英立刻掀开李陶雄的军装,胸口的弹片伤口边缘,果然有微弱的血色。“是假死!”老医生赶来检查,眼睛亮了,“弹片压迫了神经,让他陷入深度昏迷,加上失血多,才被误认为牺牲了!” 手术做了整整五个小时。当医生从李陶雄胸口取出那块带血的弹片,他猛地咳嗽了一声,吐出一大口淤血,眼睛慢慢睁开了。 郑英守在病床边,看着他干裂的嘴唇,突然想起第一次见李陶雄的样子。那是1982年的冬天,他刚从湖南老家探亲回来,给战友们带了袋炒花生,黑黢黢的脸上笑出两排白牙。他说自己是桂阳县农村的,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大,从小就帮爹妈挑粪种地,18岁入伍时,娘塞给他煮鸡蛋,他愣是一路没舍得吃,全分给了同车的新兵。 “我得活着回去。”李陶雄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声音哑得像砂纸,“我娘还等着我回家种庄稼呢。” 后来郑英才知道,李陶雄牺牲的消息已经发回了老家。他娘收到通知书时,当场就哭晕了,弟弟妹妹们在院子里烧纸钱,说要给哥哥“引路”。当部队派人带着 alive 的李陶雄回家探亲,他娘摸着他胸口的伤疤,一边哭一边打:“你个小兔崽子,咋不早说你还活着!” 村里人都说,是李陶雄命大,也是郑英心细。要是那天没打开棺袋,这小伙子就真成了黄土里的冤魂。 1985年,李陶雄伤愈退伍,回了湖南老家。临走前,他给郑英送了双布鞋,是他娘亲手纳的,针脚密得像星星。“郑护士,这辈子我都记着你。要不是你,我哪能再看见我娘,再摸着家里的锄头。” 郑英看着他黑黢黢的脸,笑了:“是你自己命硬,也是你心里那股子想回家的劲儿,没让你真倒下。” 很多年后,郑英去湖南出差,特意去了桂阳县。李陶雄在田里干活,皮肤还是那么黑,腰杆挺得笔直,看见她就喊:“郑护士!快来尝尝我种的橘子!” 果园里的橘子红得像灯笼,李陶雄摘下一个,剥开皮塞给她,自己也咬了一大口,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流。郑英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突然觉得,那天棺袋两次跌落,或许不是意外。是这个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小伙子,骨子里就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连阎王爷都收不走——因为他还没完成对娘的承诺,还没种完家里的地,还没好好看看这太平年月的阳光。

0 阅读:221
李看明月

李看明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