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他爸走了。 我脑子里就俩数字在打架:200,还是500? 听着有点冷血是吧?但人活到中年,很多事儿就是这么具体,这么实在。 前两年,我家老人走,他随了200。 今年,我女儿结婚,他二话没说,红包直接封了500。 这不,现在轮到我了。 我老公说,一码归一码。红事是红事,白事是白事。人家当年白事随了200,你就还200,账平了,谁也不欠谁。 听着是那么个理儿,对吧?像个数学公式,代进去就出答案,清清楚楚。 但我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 人家在你家最热闹、最高兴的时候,给你添了那么大一份彩头,那500块钱是什么?是情分,是祝福,是真心替你高兴。 现在人家里遭了难,正是最需要人搭把手、暖暖心的时候,我反倒要按着“规矩”,把这份心意给降回去? 这叫什么事儿啊。 人情世故,它要真是本明明白白的账本就好了,借多少还多少,多简单。 可它不是。 它更像是一碗热汤,你递给我的时候,我得记得那个温度。下次你冷了,我总得想办法给你烧一锅更热的。 喜事,那是锦上添花,多一朵少一朵,都显着热闹。 丧事,那可是雪中送炭。这炭,总不能比花还轻飘飘吧? 琢磨半天,我决定了。 就500。 可能不合“规矩”,可能我老公会说我傻。 但我觉得,人跟人之间,有时候糊涂一点,跟着心走,比算得太清楚,要暖和得多。
